2012新课程化学备考策略。
1.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2.某学习小组**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
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
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中乘放的药品依次是 .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3.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
请分别用图中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 mol / l盐酸,其它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填写下列空白:
1 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烧瓶b的作用是 ;烧瓶c的作用是 ;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 。
2 实验时,u型管g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 。
3 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
4 烧瓶ⅰ中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其目的是 。
5 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 为了安全,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 ;e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应 。
4. 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bcd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 已知:x+yz+w
(1)y的电子式是。
(2)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3)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6. 甲、乙、丙、丁4种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2周期iv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7. 化合物a由周期不同的短周期元素x、y组成,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
1)x的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x的硫酸盐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一定条件下,a和水缓慢作用生成含y的化合物z,z分子含有10个电子。
z与h2o2反应,其产物之一是y的单质,y的单质电子式为 ;z分子的结构呈 .
a的化学式是。
4)x的单质、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是新型陶瓷材料(在火箭和导弹上有重要应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片刻红色褪去。
1)有人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因为溶液中存在h2o2。试设计实验证明烧瓶内的溶液中可能有h2o2存在,请简述实验操作。
2)补充实验,证明“红色迅速褪去”与溶液中存在h2o2有关。请简述实验操作。
9.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请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气体的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
10.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
分别为:p—p akj·mol—1、p—o bkj·mol—1、p=o ckj·mol—1、o=o d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1 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11.已知:2co(g) +o2(g) =2co2(gh= -566 kj/mol
na2o2(s) +co2(g) =na2co3(s) +o2 δh= -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2o2(s)+2co2(s)=2na2co3(s)+o2(gh>- 452 kj/mol
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纤维素、蔗糖、pvc、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氢键在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的利用、玉米制乙醇都涉及到生物质能的利用。
d.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植物油都属于化石燃料。
13.下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氯化镁d.食盐。
14.化合物a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它的分子组成可用oxfy表示。10 ml a气体能分解生成15 ml o2和10 ml f2(同温同压)。
1) a的化学式是___推断理由是___
2) 已知 a 分子中 x 个氧原子呈 …o-o-o… 链状排列,则a分子的电子式为___a分子的结构式是___
3)标出分子中每个原子的化合价。
15.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
.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16.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 = 8cu+4feo+2fe2o3+16so2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 。
a.高空排放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4 d.用浓硫酸吸收。
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s2o82-+2i-=2so42-+i2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不必配平)
数学2023年高考研讨复习讲稿
学习数学高考大纲讲座提纲。正确理解考纲精神搞好第二阶段数学总复习。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毛彬湖。一数学高考与考试大纲。二课标卷考纲对主要考点的考查要求分析。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高考试题分析 10 巳知集合,则。a b c d 10理 巳知命题 函数在r上为增函数 函数在r上为减函数,则在命题 中,真命题是...
2023年高考研讨材料 数学
做好平时测验的试卷批阅工作,做到 逢考必阅,凡阅必评 对于一些同学的试卷进行 面批 分析高考阅卷的分步计分及采分点,对试卷上所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能够取得各题最大限度的分值。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的 指挥棒 最具实际操作价值。认真学习领会其实质,对于今后的教学具有非同一般的指导意义,它为学...
历年高考03年高0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研讨会
200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研讨会。抓基础抓落实重应用提素质。山西大学附中时利民。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师生互动的学习工程。一般分为三轮复习 第一轮,按基础概念 基本理论 元素及化合物 非金属 金属 有机物 烃 烃的衍生物 高分子化合物 化学计算专题 化学实验的次序复习,或者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进行复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