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是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
心理的生理基础。
由于结构和机能不同,可以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1、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和第一神经节的最上端为界。
1)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髓管内,略呈圆柱形,前后稍扁。它上接脊髓,下端止于一根细长的终丝。31对脊神经是由不同脊髓发出的。
2)脑。脑是高级中枢。脑分为脑干、间脑、小脑、大脑两半球等部分。
脑干,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间脑,在脑干上方大脑两半球的下部,有两个鸡蛋形的神经核团,叫丘脑。它的正下方有一个更小的组织,叫下丘。它们共同组成间脑。
小脑,小脑在脑干背面,分左右两半球。小脑表面的灰质叫皮质。内面的白质叫髓质。小脑与延脑、桥脑、中脑均有复杂的纤维联系。它的作用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
大脑两半球,人的大脑两半球是脑的高级部位,是人的智力活动的器官。它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表面的灰质部分又叫大脑皮层,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2、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脊神经。
脊神经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共31对。脊神经由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经纤维混合组成。脊髓前根的纤维属运动性,后根的纤维属感觉性。因此,混合后的脊神经是运动兼感觉的。
2)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共12对,传递感觉信息并支配头部各器官等的活动。
3)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交感神经从脊髓的全部胸髓和上三节腰髓的灰质侧角发出。副交感神经发自中脑、桥脑、延脑及脊髓的骶部。两者在机能上有拮抗性质。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起传递信息和神经冲动的作用。根据它们传递信息的性质、特点不同,又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心理的实质。
1、 心里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的表现。
2、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及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反映。
反射的概念。
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有规律的反应。例如,窗外传来声音,我们立即向声源转过头去;食物放在嘴里,立即引起唾液分泌等。这种由环境的刺激引起的应答活动就叫反射。
反映的概念。
反映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
两大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的事物为刺激物为信号的称为第一信号。由第一信号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刺激物为信号的称为第二信号。由第二信号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心理的产生与发展。
人的心理(意识)是在动物的心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意识,劳动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在原始地球的环境下,类人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的分工是劳动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在劳动中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劳动中,由于彼此交往的需要,产生了人的言语。
感知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综合整体的反映。
注意的概念。
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就叫注意。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感觉。
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感觉规律。感觉的规律包括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对比与感觉后像、和联觉。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事项的转移。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学的运用。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引导学生交叉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记忆的概念。
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回忆信息在头脑中输入贮存、提取(检索)的过程。
记忆过程(三个环节)
记忆、保持、再认或再现。
记忆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人脑重新回忆出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记忆的特征。
1、直观形象性 2、形象概括性 3、模糊、片段、不稳定性 4、个别差异性。
记忆的种类。
一)根据记忆对象分类。
1、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动作记忆。
二)根据记忆阶段分类。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识记、保持/遗忘、重现或回忆)的规律及其运用。
一)记忆(识记)的规律及其运用。
1、无意识记:是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2、有意识记:是实现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二)保持/遗忘的规律及其运用。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揭示遗忘的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的特点。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快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从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注重知识学习,防止知识遗忘。
三)回忆或重现的规律及其运用
1、再认及其规律。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过程。再认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识别过程。再认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和正确程度有一定的差异,这与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再认的因素有三:意识对事物识记和保持的程度,识记得越清楚,保持的就越牢固,再认也就越容易。实际模糊,当然保持也不稳定,再认时必然发生困难。
二是当前出现的事物和经历过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如果当前的事物和过去的印象不完全相同,就不易把它再认出来。
三是当前呈现事物的环境和过去被识记时环境的相似程度。一般来说当前出现的事物和过去感知它的环境差别越小,越容易再认。否则,就会给再认带来一定的困难。
事过境迁,对往事难以识别就是这个道理。
线索是再认的支点,挡在人出现困难时,人们往往寻找再认的线索,通过线索对达到对事物的再认。如对久别重逢的朋友的再认,一般要以身体的某些特征作为再认的线索。
3、 回忆的规律及其应用。
回忆也叫再现,是指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如学生根据考题回忆起过去学过的内容。
根据回忆时是否需要中介物直接回忆起过去感知过的某一事物,如学生对十分熟悉的公式、单词、课文,通常都可以直接的回忆起来。间接回忆指需要中介物,才能想起过去感知过的某一事物。
根据有无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有意回忆是指有明确的目的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回忆。如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提问的回答。
无意回忆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回忆。如“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有意回忆有时不需要太大的意志努力就可以实现,有时则需要较大的努力,进行复杂的思索,才能在头脑中呈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这种回忆叫追忆。要顺利的进行追忆,一要保持平静的情绪状态,二要根据中介线索进行正确的联想。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与概括性。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可分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集中(求同)思维和发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过程。
5种: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具体化。
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本质 2、问题表征 3、心理定势 4、功能固着。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种类。
3种: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种类。
3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基本的情绪分类。
4种: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2、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认识与情绪情感到的关系。
、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情感既可以成为认识的动力,也可以成为认识的阻力。
意志的概念。
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客服各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意志品质。是在意志行为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它是衡量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意志的心理结构。
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受意念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为。意志行为中会出现冲突,冲突有不同的类型,它的结构是由效能、向量、运动和生活空间等形成的。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技能的概念。
技能就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的种类。
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
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1、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和操作的熟练四个过程。
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准备、努力程度、练习方式的不同,学习同一的技能进步也不尽相同。
2、 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我国的心理学家在长期的教学实验过程中,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智力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2、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固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动力特点的综合。
气质的种类。
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
性格的概念。
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得行为方式。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天生的,性格是后天的。
从可塑性上看,气质变化较慢,可塑性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
性格与气质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1、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2、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3、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
性格的结构。
需要的概念。
是人脑对各种身体和社会需要的反映。
需要层次论。
5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指激起人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