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8:50:28 阅读 2353

2012--2013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标志:冯特于2024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学取向。

二)学习取向。

三)认知取向。

(四)社会文化取向。

(五)心理动力学取向

关注环境和经验怎样影响个体(人和动物)的行为。

研究对象:行为,而不是心理和意识。

应用客观方法(观察、条件反射、测验等),摒弃内省法。

创始人:华生。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科学。

研究对象:人类和动物行为(刺激—反映连结)

研究方法:观测、测量。

概念:先天遗传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无条件反射三种: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刺激物:无条件刺激物。

神经机制:固定的神经通路神经中枢:脊髓和脑干。

作用: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概念: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后天学习而产生的反射。

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普诺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四、心理学的任务。

认识心理现象、掲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一》描述(对心理与行为加以描述);

二》解释(心理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做出解释);

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能够进行**和控制,对心理与行为的趋向做出判断);

四》调控(调控就是调节与控制,使某种心理和行为得以产生、维持或停止,以及改变行为的方式、强度或次数。)

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研究。

1、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直接观察、记录,必要时进行分析)

实验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可能影响被观测行为的一些变量作适当控制二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客观观察)

2、调查法:是一种带着专门目的,采用问卷、调查表或谈话来收集有关心理与行为等信息的研究方法。

(1)谈话法 (2)问卷法 (3)测验法 (4)资料分析法。

调查范围的确定:随机取样)

3、个案法个案分析法是一种最古老的研究方法。

个案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长期系统的了解,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典型的个案(个体或团体),搜集其各方面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并从中找出具有推广意义的研究结果。

二)相关研究。

1、 定义:指在不试图影响变量的情况下,对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2、仅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可能关系。我们不能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视为因果关系。因此要进行实验研究。

三)实验研究。

1、定义: 实验研究是指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其按预定计划改变,并观测其改变对因变量所发生的影响,从而证实或证伪一个假设的研究。

自变量(原因性因素)、因变量(结果性因素)、实验变量或实验处理(在实验中的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

2、三个显著特点:(实验法是心理学中确立因果关系的最好方法)

1)操纵自变量。(研究者主动操纵自变量);

2)组间的比较。(大多数实验研究都设有两个被试组:实验组和控制组(也称对照组);随机分配:是指每个参加实验的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被比较的任何一个实验组或控制组中去)

3)严密的控制。(包括三个层面:①控制因变量,使其有系统的并且尽量使前后的变化显现出差异;②控制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结果的无关变量;③控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致使误差减低到最低限度。

)六、心理的实质。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四)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第二章、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与特征。

1、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2、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

二、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含义: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2、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

人的主观因素:(1)人的需要、兴趣和情感(2)已有的知识经验(3)人对事物的期待 (4)人的身心状态。

二)有意注意。

1、含义: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由于它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间接兴趣的支持。

3)排除干扰。

4)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三、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广度) (二)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

五、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

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

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与感觉视觉后像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其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后象: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仍暂留一段时间。

正后象:性质与原感觉的性质相同。

负后象:性质与原感觉的性质相反。

二、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

一)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

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

二)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能够觉察出来的刺激强度越小,表示感受性越高;否则便是感受性低。

三、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阀限。

一)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其英文缩写为。

二)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一个人能够觉察到的差别越小,说明他的差别感受性越强。

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

四、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引起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二)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对比的种类: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

三) 视觉对比:接受不同光刺激而使视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分为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

四) 感觉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五、知觉的定义与特征。

1、定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2、 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六、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自主运动;诱导运动;运动后效《瀑布效应》)

七、错觉的定义。

错觉即错误的知觉,是指对人或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客观存在,是有规律的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

错觉现象:视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

第四章、记忆与信息加工。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回忆。)

首先,记忆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协调人的大部分心理功能发挥作用。

其次,记忆在个体的学习和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他是经验积累和心理发展的前提。

再次,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二、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识记: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

一) 意识记(不随意识记)< 偶然性——生活经验》

二) 意识记(随意识记)

(有意识记是积累系统知识与经验,形成成套技能的主要途径。)

三、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概念。

感觉记忆是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感觉记忆是记忆的入口通道,输入的所有感觉信息都必须在此作短暂的停留(感觉登记)。存储容量大,保持时间短。

二)短时记忆。

1、定义:短时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是一个储存人们正在思考的信息的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项目。,保持时间较短;

2、组块:组块(chunk)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得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组块化(chunking) 扩展了短时记忆的容量。

三)复述。一》复述:要延长信息储存在短时记忆里的时间及增加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几率,必须进行——复述。

复述(rehearsal)就是出声或不出声的重复。

二》复述的功能。

1)复述使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以防止被其他信息排挤掉。

2)作为信息的传输机构将信息从短时记忆送入长时记忆。

三》维持性复述——机械学习。

将短时记忆里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使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里,但不能保证将信息传送到长时记忆。

四》精制性复述——理解学习。

将短时记忆里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组织,使其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从而使短时记忆里的信息稳定地储存在长时记忆里,这样有利于日后需要时能被提取出来使用。

四)长时记忆。

1、定义: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

2、长时记忆的存储方式。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或是对先前的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提取。

内隐记忆: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我们毫无意识或意图的情况下,信息也被保持并影响着我们的感知、思维和行动。

四、 遗忘。

1、定义: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叫作遗忘。

2、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

第一是无意义音节(nonsense syllables);

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s**ings method)法。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