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6:53:28 阅读 9687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有哪几种上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教育由人格化的神创造,教育的目的必须体现神的意志。

生物起源说: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与发展。

心理模仿说:教育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

劳动起源说:劳动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双重需要说:教育满足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生活化教育阶段、专门化教育阶段、扩大化教育阶段、普及化教育阶段。

三、当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书本上的说法。

1、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已成为共识。

2、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3、教育的民主化、法制化与高程度的普及化倾向日益明显。

4、教育内容日益综合化和个性化。

5、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6、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

老师的说法。

一)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二)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三)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四)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四、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五、教育学各个发展重要时期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萌芽时期:孔子的《论语》、儒家思孟学派的《学记》、苏格拉底的“谈话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

独立化时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

佩斯泰洛奇、康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多元发展时期:斯宾塞《教育论》、拉伊《实验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凯洛夫《教育学》

理论深化时期:布卢姆、布鲁纳《教育过程》、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六、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特点。

1、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不断扩大与理论体系的多元化。

2、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元教育学理论产生。

3、传统派教育理论与现代派教育理论从对立走向融合。

第二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再生产劳动者,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专门性人才。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促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更新。

3、作为直接经济手段的教育投资。作为直接经济手段的教育投资有两层含义:宏观层面的国家教育投资和微观层面的个人教育投资,即教育的公共受益和个体受益。

二、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决定教育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和教育内容的选取;教育又起到继承、保存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性、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及独特蕴含性。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性: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决定教育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文化传统对厘定教育目的的影响;文化传统直接影响教育内容。

2、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及独特蕴含性:教育的文化适应性是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教育要适应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反应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使教育改革适应民众的文化心理。教育的独特蕴含性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蕴含在文化之中,同时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也正是受教育者“文化”的过程。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普及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5、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

6、教育具有对文化的整合功能。

四、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定社会的教育要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的要求,为当时的政治服务,或者说政治制约着教育,同时,教育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

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性。

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教育内容。

3)、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4)、政治体制改革制约教育体制改革。

5)、政治意识形态钳制教育思想。

2、教育的政治适应性和适度独立性。

教育的政治适应性和适度独立性是指在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要适应相应的政治制度,反应统治阶级的阶级要求,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也要对政治具有适度的独立性。

五、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1)、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认同。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改革的功能。

1)、教育的普及化推进社会政治改革。

2)、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教育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

六、什么是教育先行。

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第三章什么是人的发展。

一、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四因素说: 遗传、环境 、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阶段性规律、不均衡性规律、差异性规律,互补性规律。

第四章什么是教育制度。

一、什么是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二、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概况。

1、在原始时代,社会处于混沌的未分化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没有产生专门的教育,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教育制度。

2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此时起也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于是就产生了古代学校,后来还出现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因而也就产生了古代教育制度。由于古代学校只培养少量的剥削统治人才,不培养广大的生产劳动者,具有脱离生产和脱离劳动人民的性质,决定了其教育内容反映科学和技术的东西很少,从而决定了古代教育制度的简略性、非群众性和不完善性。它表现在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和年限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相互衔接不紧密。

我国古代教育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3、 在近代社会……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三、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及基本法的颁布状况。

一)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部门教育法或教育单行法。

1. 义务教育法。

2. 高等教育法。

3. 职业教育法。

4. **教育法。

5. 教育人员法。

四、什么是义务教育。

所谓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第五章教育途径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1、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2、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净化孩子的心灵和优化社会环境。

3、家庭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

二、社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教育是指校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及社会宣传、新闻**、社会交往等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1、 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2、 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

3、 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很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限制,能很好地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4、 现代人的成长已不能完全局限于学校,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教育更有利于人的社会化。

5、 现代的社会教育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现代化,现代人的业余时间也越来越多,人们受社会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学校教育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3、教育作用的全面性。

4、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5、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6、教育职能的专门性。

第六章什么是教师、什么是学生。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1. 特殊的复杂性。

2. 独特的创造性。

3. 鲜明的示范性。

4. 显效的长期性。

二、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二)学生是正在成长变化的人。

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四)学生是有差异的人。

五)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三、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特点。

一)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二)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三)共享共利,教学相长。

四、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哪些。

1、细致观察学生的能力。

2、组织教学的能力。

3、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语言表达的能力。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6、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第七章什么是教育目的。

一、 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即社会对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期待。

二、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 注意促进人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3、 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

三、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主要包含几点:

1、 “一个宗旨”。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提高全面素质。

2、 “两个重点”。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 “三个面向”和“三个要义”。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学生的全民发展创造条件;要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4、 “四个统一”。即“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5、 “五育协调”。即把德智体美**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它们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归结起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个性协调发展的教育。

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