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6:13:28 阅读 8707

一、单选题。

1德国著名科学家康德、赫尔巴特也为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并于2024年出版了《康德论教育》一书。后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于2024年出版了专著《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成为科学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运用心理学理论研究和解释教育问题的教育学家。在《普通教育学》中,他构建了较完整、独立的教育理念体系,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道德的目的,要努力形成学生“完美”“善良”的道德品质,强调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提出教学是教育的最基本手段,并将教学过程分了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赫尔巴特为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对很多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认为是传统教育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2、(1)“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2)“生产力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劳动,教育就是生产力。(3)“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既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之于生产力,也不能完全归之于上层建筑,它是同时具有双重属性。

(4)教育在本质上说,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1)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2)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4、我国确立教育的目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如果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分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验的要求来区分,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从课程的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学生的方式上划分,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6、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杜威。

7、结构课程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来的。

8、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对事物的爱憎。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

9、教学是实施各育的组织形式,也是德育的有效途径。

10.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二、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关于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3、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的,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4、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或总体系),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课程:(1)广义,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者与教育者情境相互作用下而获得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2)狭义,即课业及其进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中。

6、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一定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由这些学科组成学校课程体系,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7、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某一教学科目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8、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课程教学,是指把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的学习,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按照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向全班同学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9、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教育。

10、教学: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是学生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1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理。

12、教育性教学原则:即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13、德育:(1)广义的德育又称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i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2)狭义的教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1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系统、循序、连贯地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简答题简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教育对经济的发展作用。

1)劳动者与经济发展:

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

教育影响经济结构。

2)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

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教育是科技生产、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教育与科技互为动力。

3)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的的设定。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二)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更新文化。教育既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教育传递着文化,因而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使一个人从毫无文化内容的“自然人”变成一个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的“文化人”。

教育传递文化,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成为整个生命的一部分,这样,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找到了它最安全、与人类共存亡且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

2)、普及文化。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普及教育的问题。

教育的普及文化的功能不只表现在知识或艺术形态的文化上,也表现在其他形态方面。

3)交流、整合多元文化文化的传播,一般指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过程,是单向的;而文化交流,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人话互相传播,是双向的或多向的。

文化的传播交流,可以通过教育、战争、**、移民等途径和手段来进行。

2、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文化的发展使课程不断丰富和更新。

2)文化的发展股影响着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3)文化的发展影响到教育目的。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内部所产生的最深层的影响是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三)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

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遗传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因素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虽然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在人的发展中一般不起决定性作用: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形**的个别差异的作用不容夸大。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的事社会环境,宏观的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着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围观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个人的身心发展会带来一定影响。

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其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着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正确认识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发展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时间过程。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也是一种环境影响,只是不同于一般环境的自发影响,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方向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组织性,因而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