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6:10:28 阅读 2212

2024年《教育学》复习大纲。

一、内容。1、教育学的概念: 凡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均被称为教育学。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总体:人的教育问题(范围不同);

2)组成:观念确立与实践技能形成。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特点与标志:

1)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其特点是感性化,注重现象描述,主要是点滴思想的形成 。

2)独立阶段--17世纪--19世纪中叶。

其特点是从现象描述到理论概括、完整体系的确立。

3)科学化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其特点是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指导思想研究教育学 。

4)理论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特点是教育流派不断出现、理论体系不断分化与融合,注重实际应用。

4、特别关注: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论的著作?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培养》

5、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去影响自身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与此相应,他人教育是某个人或某些人有意识地去影响他人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自我教育是个人有意识地去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就是学校中的人员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他人教育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自我教育就是学生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6、教育起源的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论:教育起源于生物的活动---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于**的无意识模仿---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德国哲学家恩格斯。

7、教育发展及发展特点:(一)原始形态的教育1、教育与生产劳动融为一体;2、教育内容和方法混沌、简单;

3、教育权利机会是平等的。

二)古代形态的教育1、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2、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与对立;4、学校教育的内容开始简单分科。

三)现代形态的教育 1、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2、教育内容与方法逐步现代化;3、教育的权利均等,机会不均等;4、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5、教育事业发展迅猛:规模、速度、 思潮与流派等。

9、教育目的概念:

教育目的实质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素质的预期结果。更突出强调人才质量规格的总要求。

10、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内涵:何为全面发展、片面发展?人的体力和脑力得到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

原因:分析片面发展的社会原因---社会分工;

条件: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与要求---现代大工业要求人必须全面发展:提出要求也提供了条件;

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1、教育规律:

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原因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提供给教育所需的人、财、物条件不同,因而制约教育。2、表现:

(1)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着教育与人才的结构;

(3)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与提高。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原因分析:教育的本质活动就是为了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2、表现:1)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实现人才的流动;

2)教育是科学技术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

1、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2、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制约着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4、制约着教育目的及部分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

1、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巩固、完善和发展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来影响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注: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作用的双重性---促进过阻碍)

教育与文化功能: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文化概述:文化是人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部分;

文化具有排它性。

2、作用:(1)文化的部分内容可以转化为教育内容;(2)文化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与实现;(4)文化影响着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二)、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教育是文化继承、传播的最基本形式; 2、教育能够进行文化选择,提高文明水准;

3、教育能够丰富文化,创造新文化。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与基础(1)它提供了人发展的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发展过程及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1)它把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2)可影响遗传素质的发展变化;(3)它产生影响的方式是潜移默化式的。

三)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引导(主导)。

(四)主观能动性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决定。

(五)影响人发展因素作用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1、遗传决定论:柏拉图(德国)。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2、环境决定论:洛克(英国) 3、二因素论:华生(美国)。 4、综合论:科学理解。

13、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尊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施教;2、尊重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关注年龄特征,科学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3、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三)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重视早期教育;2、重视关键期教育;3、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4、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 (2)、连续性、广延性;

3)、主体性、示范性; (4)、滞后性、隐含性。

15、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的道德素养(1)忠诚、献身于教育事业; (2)尊重、热爱学生;

3)关心教师集体;(4)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2、教师的专业素养(1)知识素养:专业知识---精通; 相关知识---广泛涉猎; 原理(工具)知识---灵活运用。(2)能力素养:

对各种影响的加工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核心是课堂管理能力。

3、教师的人文素养(1)兴趣---广泛;(2)的心态---积极、乐观;(3)衣着---得体,等。

16、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1、学生的社会地位。

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受国际《儿童权力公约》、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的保护,享受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

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着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

17、学生在教学中的特点(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18、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和谐亲密; 2、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相互合作;

3、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9、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措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3、了解和研究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 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

学水平;5、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社会环境。

20、班主任的特殊性:

1、意义的特殊性(中介与桥梁):领导的得力助手,学生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家庭、社会联系的纽带。

2、任务的特殊性(双全性):面向全体与全面负责。

21、班主任的基础工作与中心工作:

1、了解研究学生---基础工作。

传统方法:观察法、调查法、研究书面材料法;

心理学方法:实验法、测量法、个案分析法等。

2、组织培养班集体---核心工作。

(1)明确优秀班集体的标准:明确的奋斗目标;协作的班委会;正确的**与优良的班风;独具监督力的规章制度;

(2)掌握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任小艾的报告。

22、班集体的主要标志:班主任。

23、如何建设1、了解研究学生---基础工作传统方法:观察法、调查法、研究书面材料法; 心理学方法:实验法、测量法、个案分析法等。

2、组织培养班集体---核心工作(1)明确优秀班集体的标准:明确的奋斗目标;协作的班委会;正确的**与优良的班风;独具监督力的规章制度;(2)掌握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任小艾的报告。

24、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使自己不断完善的活动。

25、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课改前:掌握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与技巧;发展智力、完善体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课改中:掌握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意:

课改前后目标的异同。

26、课程的类型:

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4)分科课程与整合课程。

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掌握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核心矛盾分析与解决。

教学过程的规律:(1)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辨证统一规律;

3)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 (4)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规律 。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