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 2021-11-11 13:06:28 阅读 3677

学校课题。五星班级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时。

四年级1学科日期。

数学。9月25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1、渗透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算式中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3、明确混合运算的结构特点,会用递等式脱式计算。

能力:1、利用生活经验,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2、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情感:在老师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过程,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二、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的。本课是学生正式学习混合运算的开始,以前教学混合运算是直接告知混合运算的顺序的,现教材按“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数学式子——概括运算顺序”的线索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运算顺序虽然是人为规定的,但也是合理的。运算顺序、递等式脱式计算是显性目标,学会列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隐性目标。

能否有效的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形成,而且更影响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和能力。由于学生第一次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第一次用递等式脱式计算,第一次独立概括运算顺序,太多的第一次,一节课无法均衡施力,对隐性目标进行谈化,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渗透,因为本单元学习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实际: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会计算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如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以及连加、连减、连乘、连除等运算相同的两步计算。在二年级为了对乘法有更深意义的理解,还学会了乘加和乘减,是在对几个几多几、几个几少几的认识的基础上计算的,但那些算式都是乘法在前,加减法在后。

同时学生对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都很清晰,这些前在知识是学生学习混合运算基础。我对学情分析如下:第一,例题以购物问题为素材,根据学生原有解决这类问题的生活经验,对求“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列综合算式学生问题不大,对求“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直接列综合算式可能有些问题。第二,由于二年级接触过一些乘加、乘减算式,加之部分家长的提前“界入”,部分学生可能知道今天学习的运算顺序的结论,但他们的理解有些“空洞”、“苍白”,遇到“加”前或“减”在前,可能就犹豫了。

第三,对于递等式计算由于学生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算两步运算就一直直接写等号,可能不习惯。所以今天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经历列综合算式的过程,然后依托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既让他们心服、口服的接受,也让他们能脱离情境提升到所有算式,最后逐步扭转以前直接写得数的习惯,用递等式计算。

时间。教学环节。

一、积累。独立口算,直。

性常规活组织口算,校对得数。

接写得数。动:口算。

谈话:同学们,你。

们到文具店里买过学习身临购物情。

境,学生仔细。

二、创设用品吗?今天,小军和。

观察,收集图。

问题情小晴也一起来到商店想。

中信息,全班。

境,激趣。买一些学习用品。文具交流。导入。

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

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

单价各是多少?1、出示问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2、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独立解答。谈话:大家愿意帮小军算一算吗?

好,赶快在自备本上算一算吧。

二、提出。并解决问题(1)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利用每天渗透的办法渐渐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紧密结合。

解答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算式。3、比较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适时教学:分步算式、分步解答、综合算式,混合运算。指导分步算式可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过程。3、比较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有的可能列分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步算式:

1)5×3=15暴露学生的不同层次,(元)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15+20=35(元)的创设了条件,使学生有的可能列综进入主动探索新知的最。

佳状态。合算式:

元)创设独立思考和相互交3=35(元)

谈的空间,从其他同学学生互动叙述交流中感受到综合式的思考思路,初过程,教师是知识的呈步体会列综合现者、提问者、指导者,算式的过程。而且是信息的重组者,尽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都是3本笔记位。在学生自主探索、本的价钱和1相互交流中初步经历列个书包的价钱综合式的过程。

和起来就是总。

价。尽管乘加算式以前算过,但学生的计算算式。

4、上面三个算式不看外在的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5、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提问: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要先算5×3?(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这一步可以这样写:

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5×3+20=15+20=35(元)

5、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请刚才列分步算式的同学们把算式改成综合算式。6、学生独立完成第二个综合算式:20+3×5捕捉错误资源,进行重点评讲。

重点讲评为什么先算。

学生总结:上面三个算式都是3本笔记本的价钱和1个书包的价钱和起来就是总价。

学生动手尝试。

学生独立完成。理解15最好写在加号的。

是从图中来的直接经验,所以教师的发问,使学生再次以探索者的身份思考,以达到进一步体会运算顺序人为规定的合理性。

递等式的格式都是人为规定的,学生可能平时看见过递等式计算的格式,但不是很清晰,教师以传授的教学方式直接告知学生,使学生在头脑建立清晰的计算格式。

让学生再次经历递等式计算过程。

让学生在辨析中理解列式的关键,计算中的注意点。

3×5后面,没算的。

部分照抄。交流汇报。

1、出示问题(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

元,应找回多少元?

2、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独立解答。谈话:这个问题,请同说出怎么列出学们先独立列出综合算综合算式的?式,列出后把你的解题辨析错误列思路和你的同桌说一式,再次经历。

三、自主。说。列出综合算式。

探索,解。全班交流。的过程。

决问题。3、论讨综合算式的脱式。

过程。谈话:同学们真肯动脑筋,看来,综合算式也能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自。

己先说说准备怎么来计理解应先算什算这一题?说完后再用么?递等式表示出来?辨析错误计算全班交流:先算什么?格式。

为什么先算18×2?

谈话:(指着板书)请同。

学生观察后自。

学们看黑板上的这两道由发言。(算式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中都有两种运。

算,其中一种。

共同的特点吗?

是乘法,另一。

种是加法或减。

法,都是先算。

乘法)小结: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只要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都要先算乘法。

1、尝试做第31页第1口算计算顺题。序,并独立计。

通过第一个例题的教。

学,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综合算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运算顺序。

四、尝试。归纳,建立模型。

五、应用巩培养学生养成先思考先算什么,再计算的习惯。

使学生对计算顺序的认固,提高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算。

能力。运算顺序,再独立在书(1)23×3+5识脱离具体情景,提升上完成。(2)16×6-9到抽象算式。

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3)38+4×5

书写格式。2、完成第31页第2题。(1)50+50×7创设让他们“帮老师判。

断计算对吗?”的情境,先让学生各自阅读题=100×7

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目,找出题中的错误之=700

处,再改正。然后指名(2)40-7×4好胜欲望,又在纠错反。

28-40思中完善学生的建构,说出题目的错误之处,12借此再一次培养学生做并说出正确的运算过程。

和结果。(3)15×3-25事要认真负责的态度。

453、完成第31页第4题。

20(1)和同桌说一说每组。

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1)32+3×20对比出示今天学习的新点。32+3-20知,只有加减或只有乘(2)各自进行脱式计(2)56-7×8除的同级运算的原有知。

让学生在辨别建构,算。56÷7×8识,3)投影展示答案,共(3)17×3+20在计算中区别。同订正。17+3×20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是用什么方式学到运算整理思维。

注意内容的延续性,激。

六、顺序的?

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心课堂小混合运算是否只有这。

向。结。些?

用这种方式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

板书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的钱。

3×5=15(元)3×5+20=35(元)15+20=35(元)20+3×5=35(元)

15+20=35(元)

答:一共用去35元。

2、应付的总元数-2盒水彩笔的价钱=应找回的钱50-18×2=50-36=14(元)

答:应找回14元。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正式学习混合运算的开始,运算顺序、递等式脱式计算是显性目标,学会列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隐性目标。因此课中我始终围绕这两大目标进行教学。

1、弹性问题的设计,尽力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景。弹性问题:“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帮忙算一算。”目的是暴露出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解题能力,不同层次学生有的会列分步算式解答,有的学生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的在教材的起点上,有的则超出了教材,然后再设问:你是怎样列出这个算式的?

催生出学生的想法,这里有两种预设:如果好学生能说出列综合算式的想法,则期望借助他们影响其他的学生,从而产生生生互动的场景,在互动中沟通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关系;如果学生说不出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则创造师生互动的场景,引导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关系,最终达到真正经历列综合算式的过程的目标。

2、对生成性资源的及时捕捉及有效的回应反馈,从而推进教学。正因为弹性问题的设计,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予每个学生,使学生中的问题和差异暴露出来,课堂中呈现出许多生成性资源。例如在教学综合算式5×3+20的脱式计算后,让学生独立尝试用递等式计算20+3×5时,学生呈现出许多基础性资源,这时我选择**了这样两类资源:

1、对错误的分析具有典型意义的资源,如交换两个加法位置,把第二个加数(3×5)的结果写到第一个加数的位置上的算法。2、对错误的分析具有反衬意义的资源,如先算加法,再算乘法的算法。为了使学生生成的这些基础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采用了“并联式”地同时呈现的方式,让学生从整体上比较和把握前后资源的联系和差异,对这些资源进行比较鉴别、辨析并提炼出正确的最佳方案。

存在问题:1、教师如何成为动态生成的推进者。课前通过对学生的前期调查,知道许多学生已经知道了运算顺序的结论,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算,学生不是很清晰,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一资源,而不是被这一资源所影响,是我处理的不好。

正因为我预设不够,面对学生生成出的关于20+3×5要不要加()的资源,我有些手忙脚乱,未能找到学生想法与预设沟通,建立联系的关键,导致这一资源白白流失,其实这是再一次体会先算什么的好时机。这里可以联系实际情境,从数量关系入手,让学生体会不管加不加()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加上1个书包的价钱,因此加不加括号并不影响运算顺序,这一结论应由学生自己感悟并得出,而并不能由我替代学生,直接告知他们。由此看来教师还不能通过自身更高水平的“动”,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推进学生的创生。

2、教师如何促进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本节课中更多的是采用师生互动的交流方式,生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原因在于教学中教师急于解决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没有通过小组和全班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导致师生、生生的思维没有产生碰撞,教学呈现出了一种虚假开放的状态。

因此在教学中当许多资源呈现出来的时候,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帮助同伴解决思维过程中的障碍,达到共识。只有面向每个学生思维的开放,只有对不同学生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生生、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课堂才能互动生成许多新的见解。学生在思维互相碰撞的过程中,明白了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及为什么要先算的原理。

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才会有一定的提高,这种学习才是真实有效的。

平面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平面设计类教案。平面构成 教学大纲。一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法则组构既有形态,从而创造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课程体系建立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融会的基础上,它与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平行互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一切造型活动都必须从平面入手...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科目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第二章第六节的任务2,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图形绘制和处理的能力。信息技术1课时。windows xp附件程序及应用班级授课人 汽修一年级三班兰州电教中心韩飞翔。学习者特征...

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人教版,1课时。五年级下册课本第60 62页,练习十一部分习题。分数的意义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整套教材在处理上是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借助操作 直观,对分数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初步认识了分数 基本是真分数 知道了分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