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职教中心《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农业生态学是农科专业的专业课,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发展与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群与群落生态原理,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营养结构与时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农业资源的分类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效益,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信息流,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与技术体系,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支撑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等。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上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与人工技术调节及社会部门的间接调节控制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农业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关系的理解。这门课程突出加强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加强学生的系统观点,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更好地尊重自然规律,清楚地认识本专业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地位,更自觉地为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态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
2.了解科学的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
3.了解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4.掌握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组分与特点,了解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基本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发展。
1.主要内容。
生态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诞生、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2023年至2023年期间的五次大型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与主题、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学。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1.主要内容。
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结构与功能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与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基本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第三节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
1.主要内容。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基本研究方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基本研究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结合自身专业谈谈农业生态学的应用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回答问题法、课堂讨论等。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生物结构。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三个方面:生物受环境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2.熟悉掌握有关概念:生态因子、最小因子定律、谢尔辐德耐性定律、生活型、生态型、生态位、种群、环境容纳量、群落、群落的演替、种群的大小与密度、生物多样性;
3.熟悉有关原理与定律: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原理,李比西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4.熟悉种群有关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特别是数量特征,理解种群指数式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的两种数学模型,掌握种群间的正负相互关系原理与种间关系的调节,并懂得利用这些原理在农业上进行应用;
5.掌握群落的概念,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外貌,熟悉群落的水平、垂直与时间结构,掌握群落演替的有关概念,群落演替的过程与系列,了解群落演替的动力与特征,在农业生产及园林绿化中能熟悉运用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原理;
6.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中国的农业生物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
1.主要内容。
生态环境有关的概念,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环境对生物的制约,生物对自然环境的生态适应,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环境、生态因子、生境、生态位、生活型、生态型、生态型的分类、生态因子的分类、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原理、李比西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用最小因子定律原理指导作物的施肥;用耐性定律原理指导作物的引种、栽培等。
第二节种群。
1.主要内容。
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自然种群的数量动态,种群的生存策略,种间正相互关系、种间负相互关系、种间化学关系、种群关系的利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种群、种群大小、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性比、种群年龄结构、增长率、环境容纳量、种群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种群离散增长模型、种群连续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种群波动、种群爆发、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与灭亡、生态入侵、种群的生殖对策、种群的生态对策、r-对策者、k-对策者、偏利作用、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植物之间的化学关系、动物之间的化学关系、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化学关系、种群关系的利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根据种群的数量特征原理,通过查资料,了解世界人口及我国人口的种群数量特征;
利用种群关系原理,对种植业和种养业进行合理配置;对农业害虫进行综合防治。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群落。
1.主要内容。
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演替,协同进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群落、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的分类与命名,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生活型、群落的外貌、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时间结构、群落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旱生演替系列、水生演替系列、次生演替系列、协同进化、群落演替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在治理水土流失、农作物的安排与园林绿化中如何应用群落演替原理?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1.主要内容。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殊性,威胁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三)实践环节。
实验一种群原理的应用-人口资料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回答问题法、课堂讨论、小测验等。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综合结构。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与营养结构的含义,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含义,食物链的类型,食物链的加环与解列;
2.了解农业的区位理论,熟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3.熟悉农田、水体、养殖业、农林立体模式。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含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含义。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1.主要内容。
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农业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景观多样性,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自然区位,杜能农业区位,生态经济区位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1.主要内容。
自然地理位置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养殖业立体模式、农林立体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自然地理位置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养殖业立体模式、农林立体模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原理,能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建立合理的立体农业模式。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主要内容。
食物链,食物链的类型,食物链的结构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类型,食物链解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原理,对农副产物如何加以利用?对污染的土壤、水体如何进行食物链的解列?
第五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1.主要内容。
时间结构的含义,作物套作、轮作与轮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时间结构的含义,作物套作、轮作与轮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建立农业生态系统合理的时间结构?
三)实践环节。
实验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回答问题法、课堂讨论、小测验等。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能量、初级生产、次级生产、能量流动、辅助能,生态效率与生态金字塔等有关概念,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能量的平衡式,熟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路径,理解能量流动过程中遵循的热力学定律;
2.了解地球主要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效率,初级生产力与次级生产力的制约和改善方向;
3.掌握辅助能的分类,熟悉辅助能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辅助能特征与能量效率。
4.掌握生态系统能流分析方法与能流图。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能量流动遵循的规律。
1.主要内容。
能量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能量流动遵循的基本热力学定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能量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能量流动遵循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第二节初级生产中的能流。
1.主要内容。
初级生产中的能量平衡关系,初级生产的能量效率与生产力比较,地球主要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的制约和改善方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初级生产中的能量平衡关系,初级生产的能量效率与生产力比较,地球主要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的制约和改善方向。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根据初级生产的制约因素,掌握提高初级生产力的途径。
第三节次级生产的能量流动。
1.主要内容。
次级生产的能量平衡,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效率,次级生产力的制约和改善方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次级生产的能量平衡式,次级生产的作用,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效率,次级生产力的制约和改善方向。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1008 英文名称 agriculture ecology 一 课程说明。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农学专业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3.课程目的。1 学习 理解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农业生态系统部分内容及为农学专业的相关专业课打下...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农业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 agricultural ecology 课程类别 必修课程编号 10375001 课程归属单位 农学院。制定时间 2010年4月14日。一 课程的性质 任务。1.课程的性质 任务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农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农业生态学。总学时 面授 20 学时,实验 6 学时,自学 30 学时。教学学院 农学院。适用范围 函授 专科。闭卷 开卷 闭卷。编写者 董召荣。一 学习目的和基本要求 农业生态学是农学专业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农业生态学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