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
总学时】面授 20 学时,实验 6 学时,自学 30 学时。
教学学院】农学院。
适用范围】函授、专科。
闭卷、开卷】闭卷。
编写者】董召荣。
一、 学习目的和基本要求
农业生态学是农学专业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建设与优化设计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生态农业建设的最新成就,培养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农业生态学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的最新成就,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农业生态学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问题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采用多**教学手段。
三、本课程成绩考核。
本课程成绩考核办法: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30%)+笔试卷面成绩(70%)。
四、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一)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农业生态学的发展;
2)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3)农业生态学的任务及其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农业生态学的相关概念,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教学要点:国内外农业生态学发展动态、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社会动力。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生物结构(4学时)
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
2)种群;3)群落;
4)生物多样性。
基本要求: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及环境与生物之间关系,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生物多样性等。
教学重点: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区别,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耐性定律、生态位。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综合结构(4学时)
1)概述;2)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3)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4)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基本要求:了解生态系统组分在空间、时间上的配置,主要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营养结构和时间结构。
教学重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及类型,杜能农业经济区位,食物链加环类型和食物链解列。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2学时)
1)能量流动遵循的规律;
2)初级生产中的能量转化;
3)次级生产中的能量转化;
4)生态系统中的辅助功能;
5)生态系统的能量关系。
基本要求: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辅助能及能量转化效率。
教学重点:熵和耗散结构,初、次级生产中的能量平衡,辅助能,生态金字塔,能流分析方法。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2学时)
1)农业系统物流的一般特点;
2)几种主要物质的循环;
3)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
4)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利用。
基本要求: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特点,水循环与农业的关系,碳循环与全球气候的关系,氮循环和磷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物质循环中的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物质循环的相关概念,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水循环与农业关系,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关系,物质循环中的环境问题,有毒物质的危害机理。
第六章农业的资源与效益(2学时)
1)农业资源;
2)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律;
3)农业生态系统的效益。
基本要求:了解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替代,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增值。资源经济学的第。
一、第二定律,农业生态系统的效益。教学重点:农业资源及其组成,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增值,资源经济规律及其生态后果。农业生态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七章中国的生态农业(4学时)
1) 中国农业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挑战;
2) 中国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3) 中国生态农业模式;
4) 中国生态农业技术;
5)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
基本要求:了解世界农业发展与生态农业兴起,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与生态环境危机,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特点、模式和技术,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
教学重点: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动态,中国生态农业特点、模式、成就。中国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
二)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1、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国内外农业生态学发展动态、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社会动力。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区别,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耐性定律、生态位。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及类型,杜能农业经济区位,食物链加环类型和食物链解列。熵和耗散结构,初、次级生产中的能量平衡,辅助能,生态金字塔,能流分析方法。物质循环的相关概念,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水循环与农业关系,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关系,物质循环中的环境问题,有毒物质的危害机理。
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动态,中国生态农业特点、模式、成就。中国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
2、难点: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区别,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耐性定律、生态位。中国生态农业特点、模式、成就。中国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
五、课程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1、曹林奎 .农业生态学原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六、作业题和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
2. 环境。
3. 环境因子。
4. 生态因子。
5. 生存条件(生活条件)
6. 种群。
7. 种群生态学。
8. 密度。
9. 生态密度。
10. 出生率。
11 .死亡率。
12 .最大出生率。
13 .最低死亡率。
14 .实际死亡率。
15.实际出生率。
16. 捕食。
17. 草食。
18. 寄生。
19. 宿生。
20. 寄主。
21. 偏利共生。
22. 互利共生。
23. 群落。
24. 群落生态学。
25. 优势种。
26. 伴生种。
27. 生物多样性。
28. 群落演替。
29. 原生演替。
30. 次生演替。
31. 生态系统。
32. 系统。
32. 绿带(光合层)
33. 营养结构。
34. 食物链。
35. 食物网。
36. 营养级。
37. 草木食物链。
38. 腐生食物链。
39. 生态金字塔。
40. 生产量。
41. 总生产量。
42. 初级生产力。
43. 次级生产力。
44. 生物放大作用。
45. 农业生态系统。
46. 生态型。
47. 人工辅助能。
48. 群落的抗变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
a、虎b、真菌c、细菌d、森林。
2.物质循环中的还原者是( )
a、作物b、家畜c、细菌d、昆虫。
3.能量传递的1/10定律是由( )提出的。
a、奥得姆b、林德曼c、达尔文d、海克尔。
4.在表达不同营养级上生物最合理的科学方法为( )
a、 生物量金字塔 b、生物数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经济产量金字塔。
5.种群的正相互作用为( )
a、 偏利作用b、寄生c、竞争d、捕食。
6.陆生植物一般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 )
a、 水生植物b、气生植物c、旱生植物d、野生植物。
7.水生植物不包括( )
a、 沉水植物b、腐生植物c、挺生植物 d、中生植物。
8.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 )
a、 不定型b、固定型c、衰退型d、生态型。
9.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中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的危害称为( )
a、 捕食b、寄主c、共生d、腐生。
10、对群落结构、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的植物称为( )
a、 优势种b、亚优势种c、伴生种d、原种。
11、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多样性测定方法有丰富度指数和( )
a、 生存指数 b、弹性指数 c、叶面积指数 d、多样性指数。
12.植物群落的分层与( )的利用有关。
a、 热b、光c、水d、土壤。
1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 )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的。
a、 土壤b、水体c、大气d、生物。
14、生物成分根据其功能不同一般分为( )消费者和微生物。
a、 耕作者b、劳动者c、牛d、生产者。
15.按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程度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和( )
a、 开放生态系统 b、封闭生态系统 c、隔离生态系统 d、半自然生态系统。
16.在物质循环中,下列为贮藏库的是( )
a、 土壤b、人c、植物d、动物。
17.系统内生物组分结构复杂,营养层次多,食物链长并联系成网的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 )
a、差b、不变c、恶化d、较强。
18.反映群体所用的指标,如每亩基本苗数,叶面积系数和根系发达程度是指群体的(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1008 英文名称 agriculture ecology 一 课程说明。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农学专业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3.课程目的。1 学习 理解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农业生态系统部分内容及为农学专业的相关专业课打下...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农业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 agricultural ecology 课程类别 必修课程编号 10375001 课程归属单位 农学院。制定时间 2010年4月14日。一 课程的性质 任务。1.课程的性质 任务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农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城职教中心 农业生态学 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简介 农业生态学是农科专业的专业课,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发展与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群与群落生态原理,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 营养结构与时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农业资源的分类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