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发布 2021-05-13 20:08:28 阅读 5610

《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森林生态学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

学时:40;学分:3;实验课时:8;实践教学:一周。适用对象:生态学、林学本科。

先修课程: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

本课程是林学、生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林学和生态学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森林群落的静态与动态特征、林木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森林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等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态学原理来全面地、综合地认识、分析和解决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课程牵涉到多门基础课的内容,应安排在植物学、树木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数理统计学、测树学之后进行。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和能量和能量流动规律;森林群落演替的概念、分类及机制;森林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增长模型。

难点:森林群落演替顶级学说、森林群落的分类方法和流派,林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这些学科是学习森林生态学的基础;另外,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学是学习生态学必须掌握的数学工具,一些重要的生态学模型的建立及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的掌握都离不开这两门学科。同时,森林生态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他是造林学、森林经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四、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生态系统(2学时)

基本要求: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基本特征。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难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

第二节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征。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学时)

基本要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动态和储存,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影响。

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生物量、生产力等概念,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规律。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第一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储存。

第三节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影响。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学时)

基本要求:物质循环的三种基本形态,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主要元素的循环过程及人类活动对其循环过程的影响。

重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难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第一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二节主要元素的循环过程。

第三节森林经营对生物地球化学的影响。

第四章生态因子概述(2学时)

基本要求: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环境及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及其分类。重点: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难点: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第一节生态因子的概念第二节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第五章太阳辐射(2学时)

基本要求:太阳辐射及其时空变化,太阳辐射的生态效应,森林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重点:太阳辐射的生态效应,耐阴性及光周期等概念。难点:耐阴性的概念。

第一节太阳辐射特性及时空变化第二节太阳辐射的生态效应。

第六章温度因子(1学时)

基本要求:温度因子及其时空变化,温度因子的生态效应,森林对温度因子的影响。

重点:温度因子的生态效应,物候、温周期等概念。难点:温度因子的生态效应。第一节温度的时空变化第二节温度的生态效应。

第七章水分因子(2学时)

基本要求:植物对不同水分环境条件的适应类型及其适应特征,森林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重点:植物对水分环境的适应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平衡方程。难点:

植物对水分环境的适应特征,森林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环境的适应第二节森林的水分平衡第三节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第八章土壤因子(2学时)

基本要求: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生态作用,森林对土壤的影响。重点:土壤的生态意义。

难点:土壤的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第一节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林木的生长第二节土壤的化学性质与林木的生长。

第九章风因子(1学时)

基本要求:风的时空变化,风对森林植物的影响,森林对风的影响。重点:风对森林植物的生态意义。难点:植物对风的影响。第一节风对植物的影响第二节植物对风的影响。

第十章火因子(2学时)

基本要求:火因子的生态作用,火灾的类型,火因子对林业生产的影响以及调节控制方法。

重点:火因子的生态作用。

难点:植物对火的适应及林火的评价。第一节林火的类型和发生条件第二节林火的生态作用。

第十一章种群生态学(6学时)

基本要求: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增长模型,生态对策,种群调节。重点:种群的概念,生态对策的概念分类及其特征,种群增长模型。难点:种群增长模型。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第二节种群的增长。

第三节种群的生态对策。

第四节种群生态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森林群落(6学时)

基本要求:森林群落的结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种间竞争,竞争排斥理论,物种多样性的概念的理论。

重点: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群落的结构,群落中物种的种间关系。难点:

生态位的概念及其应用,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和理论。第一节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第二节群落中物种的种间关系第三节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第十三章群落的演替(4学时)

基本要求:群落演替的概念、分类、演替的原因,演替顶极学说,森林群落的发生过程,发生途径,生态系统功能在演替中的变化。

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其分类,群落演替的原因,演替顶极学说。难点:群落演替顶级学说及其使用范围。第一节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其分类第二节群落演替的原因第三节群落演替顶级学说。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变化第五节群落演替的实例。

第十四章森林生态系统分类(2学时)

基本要求:植被分类的途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及命名法,立地分类和生态系统分类。

重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及命名法。难点:植被分类途径。第一节植被分类途径。

第二节《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第三节立地分类和生态系统分类。

第十五章全球森林地理分布(2学时)

基本要求:森林分布规律,世界森林类型及特点,我国植被分区。

重点:森林分布规律,三向地带性。难点:森林分布的三向地带性。第一节森林的分布规律。

第二节中国地理分布及世界地理分布。

森林生态学》实验课内容:(8学时)实验1叶量的垂直分布和相对照度的关系实验2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实验3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测定。

实验4多样性指数计算(biodiversity index)

森林生态学》实习内容(一周)一、植物群落稳定性的观察研究。

二、森林植物群落的观察研究。

三、森林类型线路调查。

四、森林调查和测定的基本方法。

《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森林生态学。课程类型 范围选修课。学时 40 学分 3 实验课时 8 实践教学 一周。适用对象 生态学 林学本科。先修课程 植物学 树木学 植物生理学 土壤学 气象学。一 课程性质 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本课程是林学 生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林学和生态学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

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森林生态学。课程类型 范围选修课。学时 40 学分 3 实验课时 8 实践教学 一周。适用对象 生态学 林学本科。先修课程 植物学 树木学 植物生理学 土壤学 气象学。一 课程性质 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本课程是林学 生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林学和生态学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

生态学教学大纲

精品课程教学大纲。生态学概论。conspectus ecology 课程编号 d51001q0 教学学时 30 学分 1.5学分。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开课层次 本科课程类别 公共必选课。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生态学概论 作为一门大学本科各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借助泛义生态学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对大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