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法探析

发布 2021-04-29 04:13:28 阅读 7478

柴林红。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引发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从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评价均有较大的发展,内容的变革对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形成了冲击,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思维、方法投入到教学中,方能适应《标准》要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理念和课堂教育生活,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小学数学教学倍受人们的关注。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学生学数学普遍感觉沉重、困惑。在落实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对学生发展过程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上的发挥。

作为践行新课改的数学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一切以学生为本”和“自主、合作、**”的学习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一、创新思维,注重基本教学理念的应用。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对此,新课程对教材内容的选取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用后者学生仅仅知道学的内容是什么;而用前者,学生不仅仅知道学的内容,还知道为什么么要学习这些内容。

标准》在数学课程内容设计与呈现上提出了新的理念,《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且还进。

一步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此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有意义”就是指课程内容应该**于生活实际,是丰富多彩的,当然是有意义的、有趣的,也是学生乐于学习的;课程内容的“富有挑战性”是指课程内容应该有一此适当的难度,需要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才能解决。因为没有思考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的迁移。

这些理念就很明确地指出了新课程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的特点。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清楚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的特点,还应该清楚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关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注重体验,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讲授数学知识,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重复演练枯燥的数字之间的相互转换,学生苦不堪言,索然无味。新的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中进行“数学建模”,从而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情商”与“智商”和谐统一,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课程是知识”向“课程是体验”的转变。例如,在教学生“行程问题”一节时,由于本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历届学生对此望而生畏,其根本原因是学生难以将“相遇、相对、相向、速度”等数字概念内化到心中,对此我便设计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玩具车,将此在课桌上玩耍,甚至可以在教室的地面上,两人一组地进行玩具车的相向运动、相背运动、相遇情况等练习。

尽管课堂秩序显得乱糟糟,但学生们快乐的脸神告诉我:路程、时间、速率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种快乐的音符,随着音符的跳动,数学素养的生成和知识的构建已进入学生心中!这种在数学活动中得到的体验,使学生获而有乐,获而轻松,获而深刻!

三、结合生活,从实际中进行概念引入。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小学生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

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从瓣手指到简单的运用计算机,都是在生活中不断总结而学习获得的。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化小学生的概念基础,就必须熟悉小学生的生活环境。

如在学习比较数值大小时,“2”和“3”的大小,可以把“2颗糖”和“3颗糖”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选择,当学生选择3颗糖时,可以问为什么会选择“3”,这样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比较大小的概念。此外,还可利用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比较熟悉的一些知识,概括出新的概念。例如:

在引入平行四边形概念时,先出示两组不同长度的四根小木棒,教师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后,然后把这四根小棒钉成一个长方形。又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然后,教师又进行演示,把它向其中一头拉斜,让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后的形状,引导学生说说这时的长方形变形后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可以说出:

两组对边的木条长度相等,但四个角又不是直角,因此这样就在小学生思维中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又如素数、合数的概念是通过它们有多少个约数来划分的。教学时,可以先从复习约数的概念入手,然后让学生找出各数中的约数,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行分类。

通过分析,就能得出三类:第一类5的约数有:1,5;13的约数有:

1,13。只有约数1和它本身,5和13是素数。第二类8的约数有:

1,2,4,8;15的约数有:1,3,5,15。除了约数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的约数,8和15是合数。

第三类1的约数有:1。只有约数1本身,所以说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这样,就把自然数清楚地分为三类,并建立了素数、合数的概念。

总之,透视新课标、新教材,使我们认识到,教数学不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由此,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要加大力度,不仅要备如何教,而且要备学生如何去学,才能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要想方设法设置鲜活的教学情景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课标下,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熊川武:《学习策略论》,江西教育出版社。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4、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5、夏小刚等: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6、戴黎军:

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7、彭香萍:小学教育心理。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9.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探索

作者 王子房。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2009年第02期。摘要 数学教学中,以老师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本文据此对初中数学教学做一些探索。关键词 成功感自信心求知欲引导。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 教育家,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浅探

年 月 日课改研究。斯误旒初审数教法接。文 李彩霞。摘要 新课标的实施,必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考验。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从改变教法培养能力 鼓励自主 与合作。交流 注重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自主...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朗读评价探析

杨勇 河北省邱县新马头镇中心总校,邱县 摘。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与朗读能力?怎样才能让这种兴趣与能力持续发展?我们采用了评价的方法。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是。摆脱教学低效率的有效办法。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 要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