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

发布 2022-03-24 09:24:28 阅读 2397

趱滩乡中心校曹家根**琴。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经济竞争,科技的竞争直接演化为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即教育竞争。教育的改革、创新便成了永恒的主题,教育教学的创新在课堂教学,重构创新课堂教学文化,培养无数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创新型的人才。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认识课程改革,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呢?

1、 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给现行基础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课堂是文化交流,传播的主场所。

课堂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意义和精神是师生互动时学生内化生成的,加强课堂文化建设能充分发掘课堂教学文化意蕴,弘扬数学学科的人文性,提高小学数学的实效性。

要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的真实价值,应致力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使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2、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人文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教育,也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标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注重情感和体验的有机结合;注重挖掘数学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小学数学新课标着力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学抓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战场,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了。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有力地说明并不都是天才所为,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机会,都可以去创造,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和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头。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所以,我们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揭露实质,掌握规律,大胆进行想象和创新,要让学生从创新中去体验获取知识这一过程的喜悦。

3)、发扬标新立异,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人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抓住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支持和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打破常规,不墨守陈规,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效贯彻新课程理念,必须科学地进行数学教学改革,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数学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共同实现的理想效果。

2023年9月25日。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杨燕玉。新课程 小学 2014年第12期。新课标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地获得数学的知识和数学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下的“体验学习”

西方有句谚语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同样我们可以命令学生坐在教室里,却不等于使学生都进入主动学习 自主体验的临界状态。只有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新课标中提出用 经历,体验 探索 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可见变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体验的过程已刻...

小学数学新课标下的体验学习

教学信息课程教育研究年 月上旬刊。金丽李霞。湖北省 市竹山县麻家渡九年制学校湖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一 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 而且掌握牢固。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 可能就忘记 看过了 可能会明白 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 力。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