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作业

发布 2022-08-26 11:48:28 阅读 4631

吴川市吴阳镇霞姚小学骆康娣。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一下中小学数学老师在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一直教小学高段数学,学生进初一后会经常回母校看望老师,有学生告诉我:中学老师讲得太快了,有时听不太懂;路上遇到原来的家长,与家长聊天,有家长着急:

我那孩子进初中后还不太适应;也听过初中数学老师抱怨:听说在小学一个个都考90多分,怎么上初中却是那么差。学生、家长、初中老师经常会抱怨,反映了实际上都是一个问题:

那就是学生进初中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成绩会有所下降。什么原因呢,除了环境变化、课程内容增多变难、学生非智力因素障碍等因素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进初中后一下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还不适应。那么小学老师与中学老师的教法有什么不同呢?

小学老师教学方法的特点可以用一个“细”字来形容。小学生在思维上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师一般采用操作、直观的教学方法,上课讲解得比较详细,对重、难点知识是反复强调;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可接受性,每节课的要学习的知识不是很多,知识点比较单一,课堂容量较少,老师讲课速度慢,几天上同一类型的内容,有时间反复演练,甚至是手把手地教,学生依赖的思想比较强,比如做练习题,假若老师不读题,就有好些同学不会做,如果是老师读了题,尤其是某些关键字句,加重语气反复几遍,学生就会解了,学习上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差。

相对于小学老师,中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可以用一个“粗”字来概括。到了初中,教材内容增多加难,每节课都有新知识点,课堂容量增大,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讲得比较快,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还有的老师认为孩子们进入中学后,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自觉不自觉地把他们当成成年人,重、难点的知识缺乏细微的分析,思维跳跃大,课堂问题提得过大,学生往往无从回答,由于学生对老师教法的不适应,在数学学习上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出现成绩退步的现象。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在座的初中老师即将担任小学六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的是小学生,除了要了解小学教师的教法的特点外,还要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盘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点击率比较高的关键词有这四个:生活、兴趣、直观、创新。

关键词一:生活。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不易发现数学问题的,那么教师就一定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到数学问题,并且会分析和挖掘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我自己就有一件亲身体验的事,记得几年前,我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小侄女上幼儿园大班。有一天带他两人吃肯得基,儿童**是29元一份(两小孩每人要一份)。付帐时,我有意考儿子:

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儿子嘴巴喃喃念着:二九十八进一,二二得四……,一会儿小侄女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告诉我:

“姑,你蹲下来,我告诉你,你拿60元钱给阿姨,她会找你2元。付完钱后,牵着小侄女的手走向店外。我问她:

你怎么知道给阿姨60元,还会找2元。小侄女说:我是数的,29再过去就是30。

两个人共要给60元,但是阿姨一定要找我们2元才可以,她多拿了2元嘛!”

小侄女的算法实际上就蕴涵了加法速算的方法。

可以这样说,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于数学,同样也应用于生活。

数学**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要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要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体现。

例如(百分数)练习中先读一读,说说下面百分数的意义,你还联想到什么?

吸烟引发的肺癌是不吸烟者的500%,这样一个数据,学生马上联想到叫家里人不要吸烟,吸烟危害太大了!

例如(统计)电脑出示四位同学家一年扔废电池的情况统计图。

估计全班全校扔废电池的数量,你知道一节5号电池的危害吗?你知道一粒纽扣电池的危害吗?(一节5号电池1平方米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扔在水里会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人一生的饮水量……)同学们,听到这些你想说什么呢?

学生对于这些统计出来的数据十分吃惊,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数学的再次回归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要学数学。

关键词二: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果数学课堂老是提供写抽象的数据,枯燥的教材和习题,无疑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没有兴趣。

一切建立在学生没有兴趣的状态下的教学也是可想而知的,老师感觉我讲过了学生就应该会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他要是没有兴趣,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这个知识是永远不会进入他的脑袋,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记得有一次我上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条形统计图》书上的例题统计的是住家分布图。上下来才知道学生没什么兴趣,回去以后我就好好的进行了反思,问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关键词三:直观。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这一对矛盾,就必须加强直观。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抽象直观,语言直观和现代化手段。

实物直观就是通过直接接触具体实物来感知。包括教师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的实物演示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教师是操作者,是主动的,而学生是观察者,相对是被动的;而学生实践操作,人人动手,认真思考,思维随之展开,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

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很经典的三句话:对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就记住;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这三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来处理教材,把书上静止的教学内容设计为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理解数学知识。

在小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来完成。例如:验证三角形内角得是180度,让学生通过撕下不同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

推导圆锥的体积,准备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和空心圆锥,让学生通过倒沙实验,理解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从而得出公式,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往往理解得透,记得牢。再如:建立千克的重量概念,一定要让学生接触1千克的具体物品,如两袋食盐,1大包洗衣粉,通过称一称,掂一掂,到拎一拎,实实在在感受到1千克的实际重量。

模象直观,就是为事物模拟形象,相对实物直观而言有一定的抽象性。在解决问题中,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就是一种模象直观,能使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明朗化,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决问题方法。例如:

一次五年级考试时有这样一道题:一列火车用同样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行驶7小时距离乙站448千米,行驶10小时离乙站还有124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道题并不难,做错的学生人数却超过四分之一,如果将题意画成示意图,能使题中数量关系明朗化,解题方法,就一目了然了。

语言直观是指教师对事物作生动形象的描述和举例。很多几何概念都是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的,如:射线、线段、直线、角、平行线等,再比如建立1吨重量观念的建立,不可能像体验千克重量那样去掂一掂,称一称,这时必须借助语言直观,描述每袋500克的盐,2000袋合在一起是1吨,学生通过想象,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1吨的重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幻灯、投影、录像、电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声色俱全,动静搭配,能大能小,灵活方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显示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四:创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改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呼声,我们在入场的教学中发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想到的问题往往不敢大胆的提出来,有的担心自己想法不够成熟,担心自己的见解不被老师个同学接受,这样无疑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勇气,努力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他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例(百分数)课结束时,生活中既然有百分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生活中有没有千分数,这是多么大胆的一个问题啊,虽然这位同学也不知自己问的对不对,声音还不是很响,这个时候我觉得老师应该对这种大胆的想法给表扬,欣赏,而不是否定学生,不要瞎想!然后让学生设计想象中的千分号,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老师再展示生活中找到的千分数,同学们该是多么的兴奋和惊讶啊!进一步鼓励和肯定了同学们大胆的猜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有步骤 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

略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之下,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了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如今新课改的契机下,对作业设计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发挥作业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所应当具备的积极作用。一 作业布置要注...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杨燕玉。新课程 小学 2014年第12期。新课标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地获得数学的知识和数学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