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媒感受语文之美

发布 2021-04-01 17:26:28 阅读 7035

作者:朱晓婷。

**:《小学教学研究》2024年第03期。

语文,即语言文字。它的美不仅体现在我们可以听到的如同**般的美妙语音上,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美丽文字上,更体现在深藏其中耐人寻味的妙不可言的意蕴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这些美。

感受这些美的途径有很多:绘画、**、表演、多**……这些方式对学生理解和感受的确有所帮助,但是要真正感受那些静默的文字背后灵动的语文之美,就只有通过朗读。朗读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对作者情感和作品意境的感受。

在朗读中,通过对语言的音节、语调、语气、语速、语脉以及轻重缓急的节奏、韵律的感受,可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意趣,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朱自清先生曾经明确指出:“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朗读训练的过程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这篇课文也就有了基本的理解。朗读又是一种语文能力,朗读能力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而能力的获得要靠反复的有指导的训练。

因此,教师应该逐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逐步提高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朗读的魅力,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朗读中享受到语文之美、提高审美能力呢?

一、给足朗读时间,在充分的朗读中唤醒感知美的直觉。

1.教学误区。

反思我们的教学,很多老师高举人文主义大旗,或者一个劲儿地煽情,一味地让学生感悟、体会;或者借助于大量的音像资料“狂轰滥炸”……殊不知,缺乏深入朗读的感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充分有效的朗读,再高明的手段也无法触及学生心灵最柔软的一处。大谈感悟、“狂轰滥炸”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有效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看看某些第一课时,看看某些高年级的语文课堂竟成这样的常态:

学生先自由读课文一遍,检查预习时再指名读一遍,接下来就开始课文理解的教学。朗读成了匆匆过客。再有,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理解、交流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为了不浪费课堂时间,为了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教师盯住的常常是几个“顶梁柱”,读来读去,就是那七八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听众、陪客,这样怎能落实让每一个孩子会读书、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语文无穷魅力的理念呢?

《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说:“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终生的阅读者。

”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少或几乎不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又怎能奢望他们在课后成为自主朗读者?培养他们成为终生阅读者更是不可能了。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苍蓝之美

那日,我在北京,一国之都,苍蓝之美不断。北京,作为五千年文化的象征。各种国家级艺术场馆自然众多,国家大剧院便是其中之一。步入大堂,是那种朴素至极的感觉,毫无华贵之感。但有一个字,大,大得令人容易迷失方向。这不,我就 晕倒 后台去了。很奇怪的,后台不似前台,居然没有热闹 急促之景,反而有隐隐抽噎之声 ...

感受语文“经典之美”

作者 文 王襄理。新课程 小学 2014年第05期。摘要 开展经典作品阅读,让学生走近经典 阅读经典 感受经典之美,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这一能力如何体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的教学,并以之提高学生学习经典的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的人格和品位,是...

感受语文之美濡染语文之气

作者 邵然陈亦蓉。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15年第06期。语文是一门很美的学科,语文的美主要体现在真挚感人的情感美 丰富多彩的形象美 扣人心弦的故事美和摇曳多姿的修辞美。因此,语文课上,我尽力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濡染语文之气,在语文园地中汲取养分,提升语文品位。一 情感美打动学生。语文与其它学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