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诗意”,感受语文之美

发布 2021-04-01 15:05:28 阅读 7101

邂逅“诗意”,感受语文之美。

作者:于文卓。

**:《黑龙江教育·中学》2023年第03期。

邂逅是一个暖心的词,感谢恩师让我与董一菲老师邂逅,从此与诗意语文相约相守;感谢生活让我与诗意大家庭邂逅,从此与赏心悦目同生同行。在无数次的邂逅中,我逐渐感受到诗意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语文,让学生能“言吾心,悟我情”,而“诗意语文”的教学方式更是以它独特的文学气息、浪漫情怀,真正阐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还原了语文课堂的本色。

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绥芬河,这座边贸口岸城市有着地域的特殊性,如何让这里的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温度与热度成了我最大的困惑。直至遇见了“诗意语文”,我豁然开朗。“诗意语文”促使我打破常规,让课堂变得诗情画意起来,让学生心甘情愿地亲近语文课堂。

初识·感受。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处于一种理性化的状态,重知识轻情感。以“诗意语文”为突破口,使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切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强化感受性与体验性的理念,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探索。

别林斯基的名言:“美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想到如今衣食无忧的生活,看到一些轻视生命的案例,我首先选择了余华的长篇**《活着》,期待**主人公苦难的经历能够抓住学生的内心,一节课、两节课……有个女孩跑来和我说:

“老师,我是红着眼睛读作品的。”有个男孩说:“老师,故事写的太凄惨,我读不下去了。

”打破以往碎片化的阅读方式,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沉寂下来,走进书本中的故事,做整本书阅读。在被人物境遇吸引的目的达成后,我开始了预设的第二步,设置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是什么导致悲剧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没有阅读积淀的学生,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学生,在刚刚接触阅读的时候只是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他们轻易地忽视了时代的烙印,甚至对那个时代只有陌生与不解。

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述说他们认知范围内的社会环境,讲述**中的社会背景。就这样从人物走进环境,从情节认识环境。“揭开生活的面纱:

琐碎掺杂,酸甜苦辣、反复跌宕;忙碌之余,起起伏伏、喜忧各半”。“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死亡,如漫天的乌云肆无忌惮地吞噬着希望,倾盆而下似要淹没万物。

生存,在雨中挣扎,不曾放弃任何一次破茧成蝶的机会,完成生命脉络的衍生……”学生表达的是他们对陌生的环境遭遇的思索,对熟悉的生命意义的重塑,体味一种期盼,体味一种幸福,体味一份无怨无悔。我很庆幸自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有利的契机,及时调整原来的教学思路,使我的学生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感受语文“经典之美”

作者 文 王襄理。新课程 小学 2014年第05期。摘要 开展经典作品阅读,让学生走近经典 阅读经典 感受经典之美,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这一能力如何体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的教学,并以之提高学生学习经典的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的人格和品位,是...

感受语文之美濡染语文之气

作者 邵然陈亦蓉。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15年第06期。语文是一门很美的学科,语文的美主要体现在真挚感人的情感美 丰富多彩的形象美 扣人心弦的故事美和摇曳多姿的修辞美。因此,语文课上,我尽力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濡染语文之气,在语文园地中汲取养分,提升语文品位。一 情感美打动学生。语文与其它学科最...

初一作文 邂逅自然之美

邂逅自然之美。清晨的雾弥漫在空气中,初起的晨风轻刮朦胧睡脸。独自一人行走宁谧的田间小巷,草尖的露珠滴落微响,远处群山若隐若现,林中树木青翠挺拔,别有一番朦胧之美。小鸟们的歌唱唤醒了沉睡的花朵,清新明丽。微风拂过发丝,不经意的抬头,明净的天空极养望眼,城市里哪有这样靓丽的风景线!仿佛只有躺在乡间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