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灵动之美

发布 2021-04-01 15:07:28 阅读 6294

语文教学的灵动之美。

传统的语文教学太重视语文课堂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所以,课堂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语文课堂成了教师阅读分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必须改变。针对这样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下面就是我对现代课堂教学探索时的一点心得。

一、变动“观念”让课堂闪烁灵性的光芒。

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二十八个字,但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评价这首小令是极为精确的。

我安排两节课来学习这首诗。第一节课是训练学生朗读、背诵,并指导学生作画,让学生“绘”出诗中之画。第二节课是赏画、写文章。

让学生写出画里画外之意。用这种方法教读此诗,可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

二、“互动”的师生让课堂成为和谐乐章。

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尊重是相互的,在学生尊重你的同时,你更应该尊重学生。互动就是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下唱出和谐乐章!

记得有一次在教学《过故人庄》时,有一个学生质疑说:“老师我想知道‘故人’到底指的是哪位朋友呢?他叫什么?

……这个问题在我意料之中。我查阅过好多资料,都无确切记载,只是把他理解成“老朋友”而已。但是如果直接告诉他,或许学生会认为老师有搪塞之意。

便说:“很抱歉,我暂时不能回答你的问题,你愿意在下课后和我一起去查阅资料吗?”学生欣然答应,结果一下课就有好多学生一起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和他们一起在网上查询,终无果……学生对此有点遗憾,但是他们也同样有收获,那就是和老师互动的交流。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

三、“方式”的灵动让思维的火花绽放。

我总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有固定程序。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的基本程序,但允许在教学过程中修改程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程序,提倡常式和变式的结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普通话、句意停顿、丰富的感情等),读课文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

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无论写得如何精彩,无论表达多么深厚的感情,首先都要通过“读”来领会。读,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金钥匙,否则,只会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了。

朗读,语文教学之美

除了阅读,在朗读前深入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借助恰当的朗读技巧,通过不断的朗读练习,朗读的素养才会培养起来,朗读才会美起来。二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让学生发现朗读之美。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也就是对语音 语速 语调 停顿等的掌握 控制和运用。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

构建语文教学和谐之美

学教育。回陈会勇。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学习语文就是师生在共同寻求美,探索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去挖掘 展示美的因素,让学生在和谐 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构建具有和谐之美的语。文课堂作了阐述。关键词 构建语文教学和谐之美策略。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因难点部分,则...

语文教学的无声之美

作者 黎万生。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09期。李白有一首诗叫 怨情 诗是这样的 美人卷朱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这首诗的美处在于诗人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想象,表达出含蓄深远的无言之美,这使我想起了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有 无声之美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 无声之美 呢?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