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语文学科之美

发布 2021-04-01 15:08:28 阅读 9822

张店区文苑学校。

黄文文。张店区文苑学校黄文文。

发现语文学科之美,我想,首先得再一次地铭记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这已经深深的内化于我们语文老师的心中,那就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因此, 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

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想尽华美词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

当你发表演讲、主持会议,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口吐连珠妙语,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这么一说,我们就可以立即断定,语文真的是无处不在,因而,语文学科的美也就无处不在,信手拈来,就可以发现满手都是宝石。

语文,是马克思长于抒情的信——他赢得了燕妮伟大的爱情。想当年,那个出身普通人家的18岁的马克思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用诗来歌颂出身贵族的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

在这七年中,她与马克思只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其他时间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彼此了。

语文,是余秋雨的散文——带你我游历世界,做历史的思考。这个走遍了中国的文化古迹,又冒着生命危险考察了全人类的最重要的文化遗址的当代学者,用他的足迹带领我们一次次走进文化,贴近历史,在一篇篇优美深邃的文字中间徜徉,滋润心灵荒芜,积累文化厚度,完善自我人格,体验生命高度。由此,我们知道了“孔子苦苦地走在路上,他走出的漫长的路,后来成为很多很多人的路,成为全人类最大群族共同的路”;我们知道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使我们这个民族,不管流浪到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灾难,都不会在文化上溃散”;我们知道了“司马迁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成了历史中人,有了他,历朝历代的所有的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大侠巨商在做每件大事的时候,都会想起身后也许会有一支记述之笔、评判之笔,笔端所蘸的不是墨汁,而是人间正义、千古是非”……

语文是李白的诗——浪漫飘逸,想象奇特,带你上天入地,与神仙结伴同游祖国山河;语文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心鹜八极,带你评古论今,与哲人携手共探人生真谛;语文还是魏征的治国方略——告诉帝王该如何治理好国家。

因此,语文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她可以让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她可以让男孩们具有绅士风范——因为你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胸怀天下,口吐莲花;她可以让女孩们具有淑女风范——因为你气质高雅,谈吐不俗,字字珠玑。

总之,语文与生活同在,学好语文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基础。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广阔,我们的语文就有多广阔;生活有多美,我们的语文就有多美。发现语文学科之美,我们只有广泛阅读,踏上征程,大胆实践,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件事”,那我们的生命的高度,才将会无限延展,我们的人生的价值,才将会无限释放。

一) 读万卷书,奠基语文学科语言之美。

书读得多了,自然就会形成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也就是“语感”,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语感”形成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积累的堆积,就会慢慢形成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从而可以感受到语文学科的语言之美。

感受语言的形象美。如《荷塘月色》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月下荷花特有的风姿。“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的若有若无。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于和花上”,唤起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笼罩着轻纱的梦”,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所独具的明艳,亮丽的风采和薄雾中的荷花所特有的朦胧,迷离的神韵。

感受语言的色彩美。如鲁迅在《出关》一文当中写到“白发,青牛,黄衣服,布口袋,一下子进入灰色的尘土里边,很快什么也看不见了。”这个图景,全部都是不同的色彩,头发是白色的,牛是青色的,衣服是黄色的,尘土是灰色的,全都消融在一起了。

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老子消失在灰色的尘土中,但他留给大地的是一个能够深思熟虑、看透万象的民族。

感受语言的声韵美。你一定还记得《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你一定还记得《木兰辞》中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你也一定还记得《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或低沉或高昂,或缓慢或明快的文字,使我们的语文变得如此有听觉感、如此有韵律美,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呀!

二) 行万里路,感受语文学科自然之美。

当我们站在庐山脚下,一定会忍不住地脱口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我们在长江上游历,面对着“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定会惊叹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也会在心底默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当我们面向西湖,春暖花开的时候,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一定会喷薄而出;当我们登临“黄鹤楼”,当我们踏足“岳阳楼”,当我们问鼎“滕王阁”……

所有所有这些美丽的诗,美丽的景,完全交融在一起,并且融入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刻入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里。其实这些景色未必就是世界第一流的美景,这就像世界上最蓝的河流未必是多瑙河,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未必在梵高的家乡。但是由于这些形象被这些文人艺术家们一点拨,就那样不可辩驳地出现了,就成了第一流的人文景观了。

三)历万件事,领悟语文学科人性之美。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终究绕不过的一个话题就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那我们就要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历万件事”,来领悟语文学科的人性之美。当学生面对**,不知该如何选择的时候,也许他会记得《中彩那天》的那个父亲“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还有《生活的启示》中的父亲“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当学生随手撕掉本子上的纸,也许他会想起《只有一个地球》;当学生看着父母日渐老去的身姿,也许他会想起《慈母情深》中的母亲,也许会想起《背影》中的父亲,平添出对父母一份深深的感激;当学生能够承担国家职责的时候,也许他会想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许《小英雄雨来》的形象会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语文学科之美,美在形,美在骨,美在魂!

发现语文之美

大江东去,雄浑一族 小桥流水,婉约一派 滴泉飞瀑,柔波惊涛,一如星空中闪烁的星月 它们积淀着我绵延的思绪,涤荡着我无尽的遐想 它从我们身边轻轻流过,带给我们的却是一声受用不尽的财富。每一次夜阑人静,捧上一本书,如高山之流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 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之气的...

发现语文之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李立霞,是杨津庄镇中心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同时担任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从教十八年无怨无悔,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事真诚相待,对学生关爱有加。今天我有幸向各位领导作学科汇报,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 发现语文之美 一 关注学生个性,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语文是...

发现逢简水乡之美

作文范文 发现逢简水乡之美。在前往杏坛逢简采风的路上,下起了细小的雨,一打开车窗时,一阵凉爽之风吹到了我脸上,那感觉真清凉!刚进入顺德逢简水乡的时候,我就被周围的环境吸引住了。据说逢简水乡是典型的岭南水乡。它远离繁嚣,空气清新宜人,自然环境和谐,岭南古村格局犹存,一派诗情画意。于是,怀着好奇的心 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