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之美

发布 2021-04-01 13:04:28 阅读 8655

走进新课程探寻语文之美。

张楠。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联翩浮想……语文学习就是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

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义凛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气魄与美丽……当我们领着学生畅游在五彩缤纷的语文海洋,尽情享受荡人心魄的流动曲线,倾心触摸着热烈欢跳的至美的时候,语文教学正弹奏出她那流动着美的韵律。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它使我们精神振作,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语文教学是按照规律去体验美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意境和形象等方面去体验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其审美能力。

体验语言文字之美。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作品,无不以优美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艺术屹立于文化艺术之林,赢得人们的喜爱。散文语言的流畅,**语言的生动,诗歌语言的凝练,议论语言的严谨,说明语言的朴实,都体现了形式各异的语言美。

例如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全文没有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没有令人费解的句子,语言明了而不晦涩,句式整齐而不错杂,音韵铿锵而婉转,意味隽永而含蓄,散发出清新淡雅的芬芳。教学时,教师适当引导点拨,会使学生感觉像是和作者一同**、思索、交谈,在不经意间采摘了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花朵,产生了美的体验,在体验中欣赏美、吸收美、贮存美,为创作美打下基础。

体验人情之美。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用语言文字叙事描物,表情达意的心智结晶。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体验文章表达的人情美,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思,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素质。

以《边城》为例,翠翠对祖父以及祖父对翠翠的那份浓浓的亲情,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情,天保与傩送之间古朴的手足之情等,无不反映了作品人物崇高的品德和淳朴的人情之美。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可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净化。

体验意境之美。意境是作家在作品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氛围。一轮明月、几滴梧桐雨,一支芦管、几朵牵牛花,都营造出美的意境。

通过引入、朗读等各种手段,使学生学会真正领悟作家创造的意境,去体验美,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扩展、延伸。

体验人物形象之美。体验人物形象之美,可以使学生完善美的人格,实现美的行动;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评价,实现最佳的审美心态,提高审美素养。例如**《荷花淀》,作者着力刻画了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爱家爱国的“水生嫂”的形象。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深深体验到那种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

美,需要发现,用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发现"祥林嫂之死"背后的传统沉淀与人性悲情,阿q身上流淌的哲学思辩,以及透视宋江传统的君臣意念而触摸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值得思考的一面……

美,需要感悟,需要用心去感悟,感悟北京四合院的封闭与祥和,感悟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豪情下的无奈,以及在传统人情价值取向包围下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不同也不公平的评价际遇……

美,需要创造,需要冲出习题的淹没、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创造;需要挣脱“标准”的锁链、释放个性潜能去创造。夸张的法国“守财奴”在新时期中国土壤上滋长,孙悟空身上折射出的另类文化的矛盾冲突,汪国真笔下的感性和理性撩动起的遐思,余秋雨的深邃哲理流淌出的清新而富有生命力的语言……都需要我们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用纵横驰骋的思辨去**,用火热的真情去感悟。

当我们把语文当作美来教学的时候,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学习语文的时候,语文的灿烂明天就在眼前……

《探寻城市记忆感悟家乡之美

探寻城市记忆感悟家乡之美。作者 马海燕。新课程 小学 2017年第07期。一 活动背景。在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是公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要求。结合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六年级应当增强少先队员社会实践能力,我组织红领巾小社团的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 探寻城市记忆,感悟家乡之美 ...

作文 语文之美

一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如果你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 如果你是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的浩瀚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漩中 如果你是 山重水复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呵,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语文,如春风,吹拂着世界的每个...

寻找语文之美

傅国涌。我生之时,正是 文革 初起,山村寂寞荒僻,朝朝暮暮,唯面对青山 背靠青山,坚硬的崖壁保持着千年万年的沉默,在我出生之前六百二十余年,元代文学家李孝光还在与我家相去只有三五里的山洞里读书养气,他的传世之作 雁山十记 开篇写的即是我家后门的石梁洞,他为横亘空中的石梁感动,为生长其上红如踯躅花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