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之美,感悟读之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摘要: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有了更新的要求。
因此,针对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从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理解美的能力;给学生创设优美的朗读情景,帮助学生体会美的意境;给学生朗读的空间,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较好地促进了朗读教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朗读策略感受语言。
我们常说,欲望教学时一门艺术。其实,姑且抛开语文教学不谈,只说“语文”,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语文,即语言文字。
它的美,不仅体现在我们可以听到的如同**般的语音上,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形状各异的书写符号---文字上,更体现在深藏于其中的美妙意境上。在语文课堂上,感受这种美的形式很多,但是,不可否认,在众多的形式中,朗读时一种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形式。
一、朗读对“激活语文之美”的意义。
一)以读来激活语文之美,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
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语文之美,需要用读来“激活”。
语文的美,是灵动的,是富有活力的。古人早已有了“书读百遍”的圣训。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隐藏于印刷得整整齐齐的一个个方块字中的语文之美,如何才能被学生感知到?
是靠老师的讲吗?语文是一种默会性的学科,许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怎么去讲?
靠描绘,靠**,靠电脑?这些工具可能会对学生有所帮助,但要想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那些手段充其量也只能是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读,并且只有读,才是语文学科感受认知对象的根本方式。
三)当前朗读教学现状堪忧。
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有待改进的问题。比如,用繁琐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朗读实践;单纯地重视朗读的数量和形式,忽视了朗读的质量和目的;强调读的共性,却忘记了读书时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应该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体验……这些问题的存在,更使我们感受到学生语文课的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读的质量。
二、语文教学中以朗读“激活语文之美”的策略。
关于朗读,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朗读的目标: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看,读,本身既是培养目标之一,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途径。与此同时,语文学科还是一方滋养人文精神的沃土,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朗读,便是在这片沃土上舞动不息的音符。它不仅是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影响着学生“全人”的发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尽显朗读的魅力,展现语文教学之美呢?
一)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读中感受语言美。
语言,本身就具备**美。且不说课本里精心挑选的一篇篇美文,且不说文人们遣词造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单是平时我们随便说的词句,由于语音、语调的参差变化,也使语言显得那样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和语言直接交流,不用“言传”,不用“说教”,学生自然能感受到语言带来的美感。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朗读作为有声的语言艺术,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池》《早发白帝城》,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用的诗篇。教学这样的课时,我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朗读。古诗那特有的韵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也好,培植也罢,我想,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先感受。感受到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喜爱之情,而这种情感,是最真实的,是最持久的。
学生找到了这种感觉,远胜于教师苦口婆心地去告诉学生“我们要这样,我们要那样……”而感受的方法就是读。不管教师如何去灌输或启发,只要学生在感性上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的知识和能力就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身的血肉。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获取和增强语感的过程。
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不如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朗读中自然会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二)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样式,太具有很强的形象性。通过语言的描绘,我们往往可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小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需要在读中才能体会出来。
因此语文教学中,单是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数量,还远远不够。其实,读书不单单是“口”的任务,它需要口、眼、耳、脑协同运动。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韩愈也说过:
“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再加上有效的引导,便可使文章在脑中形成的画面逐渐清晰,从而更客观、更准确、更深刻,学生也就更生动、更真实、更透彻地理解了语言文字,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体味了艺术形象的魅力。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口到”上。
他们把看到的内容用口读出来,却往往不解其意。这时,老师若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便可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在美。
夏夜荷花》是小学课本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后三段分别从“荷花从不孤傲”,“荷花毫无私心”和“荷花也不娇贵”三个方面来写荷花。这桑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把荷花的美好品质生动地表现出来。
在教学中,我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学生开始只是就词说词,理解很浅显。我便巧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
“好一池荷花,要开就是满池满塘,给人一种壮观的美。你要怎样朗读,让听者也感受到这种壮观之美呢?”“课文里说荷花毫无私心,能不能结合你了解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在结合资料畅谈了荷花的好处后,有的学生说:“荷花真了不起,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献给了大自然。”也有的说:
“荷花真是毫无私心,我现在懂得了课文里为什么这么说。我……我真想高声赞美它!”“好呀,”我顺势引导,“那么,就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来朗读这个自然段吧!
”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逐渐透过文字体会到荷花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品格高尚,他们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可见,教师必要而精当的指导,就如同一把金钥匙,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不断提高朗读理解水平,使他们能够读出“滋味”来。
三)给学生自由朗读的空间,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
如果说怡情式的情感体验是感性阶段的话,那么,在感知美、理解美、体会美的基础上表达美、创造美,就是审美活动的理性升华,是语文的最高境界。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发现美、体味美,更使学生表达美的有力途径。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
它对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因此,它具有独创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理解、感受、表达方式不同,朗读出来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
然而,只要是学生发自内心表现出来的,就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尽显个性风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读,用他们的心去读,他们将创造出更加绚烂多彩的世界。
学习《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有一位学生将最后一段的歌词进行了续写,在朗读时更加绘声绘色,把他的“创作”也读了进去,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学习《荷花》一课,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自己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飞来,告诉他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游过,告诉他昨夜做的好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学生还想象小青蛙跳过来邀请他一起跳舞……丰富的想象,大大丰富了课文的内容,学生驰骋在自由想象的空间。
他们分成小组,将文中的优美段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有的还加上动作,有的把想象的内容也巧妙地加了进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美文就需要美读。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挥,去表现,去创造,他们将会创造许多奇迹。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而是根植于他们内心深处的。
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若能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抓住“读”这一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读”的魅力,让学生活动语文带给他们的独特审美体验,就会事半功倍,取得很好的语文学习效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对阅读教学认识的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变化革新,我们的目标是让语文之美与读书之乐更加巧妙地融为一体,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呼唤的语文教学。
感悟初中语文诗歌之美
作者 刘玉肖。软件 教育现代化 2015年第01期。摘要 激发学生体悟诗歌之美是诗歌教学的突破口,笔者主张让学生成为鉴赏诗歌的主体 注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敲 琢磨 要注意理解关键词语 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关键词 诗歌鉴赏学生主体想象联想。朱光潜先生说 诗是最精妙的观感表现于最精妙的语言。可见,...
感悟语文课堂之美
作者 孙莉。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教师版 2013年第21期。摘要 语文课是教师 学生及文本之间的和谐沟通,是教 学者感悟自然之美 领悟社会真情的桥梁,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东西都会通过语文课的描述变得格外赏心悦目。关键词 朗读 品味 激情。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 7711...
感悟初中语文诗歌之美
摘要 激发学生体悟诗歌之美是诗歌教学的突破口,笔者主张让学生成为鉴赏诗歌的主体 注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敲 琢磨 要注意理解关键词语 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关键词 诗歌鉴赏 学生主体 想象联想。朱光潜先生说 诗是最精妙的观感表现于最精妙的语言。可见,激发初中学生体悟诗歌语言美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