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坪地民族小学王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提起写作文,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难心理——怕写。 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是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少,视野较窄,可供阅读的书籍极其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位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同行都会有更多更深的体会。
一、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上作文课教师抓头挠脑,学生咬笔杆杆。学生作文完全是在一种脱离实际生活经验的情况下,采用拼、凑、压、挤、抄等方式“合作”而成的,让人看后啼笑谐非,欲哭无泪。具体表现为,学生作文缺少个性,作文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大同小异。
别人怎么说,他也怎么说,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缺乏自己的创意。写人一个模、写事一个过程、写景一个风景、状物一个样……完全一个模式、一个套路。学生无话可说,无病呻吟。
作文假大空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学生中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作文,作文,不吹不成。”写作文违反了作文与做人的基本原则,吹牛、忽悠、撒谎:写父母就是“冒雨送我上医院看病”、写老师就是“挑灯批改作业”、写同学就是“帮助生病的我补习”……事例虚假、张冠李戴,大话连篇、空洞无物。
作文字、词、句、段、标点符号问题百出。错别字层出不穷,词不达意,句子语病莫名其妙,全文一大段,从头到尾,中间全是逗号,只有结尾才能看到一个句号。而且书写不工整,本面不洁,甚至一塌糊涂。
二、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由于资源、设施和理念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师资队伍的参差不齐,课堂教学问题较多,教育教学质量较城市小学相对低下,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这在习作教学方面尤为明显。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不够,理解不到位,虽然习作指导还算有板有眼,但未改传统教育模式,学生的收获不大,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趣味全无。教师没有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展习作教学。
其次,教材的编写体系对作文的训练次数不够,课后的习题少有习作的安排,学生的作文练习主要放在了每一组课结束后的“语文园地”中,这样难于形成系统化的习作过程。另外在教材中很难找到“下水作文”的影子,笔者建议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可否涉入一些“下水作文”,这样既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教学也让学生有一个学写作文的凭借,原来作文是这样写出来的。二是教学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保证,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作文课。
大家都知道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换句话说好文章是时间沉积出来的,没有时间保证能出好作品吗?第三,教学时读写分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这句古训中得知读与写浑然一体,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孤立了读和写。
片面地看待读与写,要么是只读不写、要么是只写不读,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同时,拔苗助长提高学生的评价标准形成**化作文,失去了童真、童趣,难于出现学生自己的作文、有个性的作文、有新意的作文。学生作文形式单一化、机械化,时有教师在讲作文习作时有一点像讲“八股文”的味道,没有文学百花齐放之感,没有提倡作文文体的多样化,这样限制了学生思维发挥,极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三、解决的对策。
首先、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让学生在自然风光中活跃习作思维。
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例如:习作的题目是“春游建议”,这是一次很好的实地作文训练。
就应该安排学生在充分讨论之后,组织他们到田边、到小河边去踏青。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当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这优美的自然风光时,稍作点拨,如问:
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
说说好吗?学生便跃跃欲试,争相叙说心中的体会。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观赏中的畅想之谈,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同样的,不同的季节组织不同的活动,都可以达到把习作教学与自然风光,把文本教材和乡土资源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习作欲望。
其次,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
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
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
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读书兴趣,树立读书信心,享受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
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第三,分类指导方法引领。
范文是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写作示范的优秀作文,教师如果能够较好地带领学生认真阅读范文,领会范文的写作方法,汲取其中的优点化为自己的长处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方法。当然,在一堂作文指导课中,教师既可以把一篇例文作为重点指导的对象,指导学生学习其中好的写作方法;也可以通过多篇例文的罗列、分析,让学生发现这些例文的共性,从而学习其中好的写作方法。教学生写作文,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小学生的作文常常思路不清楚,前言不搭后语,这表明其思维缺乏条理性。思路是指思维的线索,表现在文章之中,指话语是否连贯,段落是否清楚。写作文要教学生“想清楚”。
即对写什么内容先想清楚,对写的内容如何一步步写下去想清楚。教师可以把要写的作文要求提前布置下去,但并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动笔写,而是给学生一段充分准备、酝酿的时间。要让儿童自由作文,除了拓宽写作空间,指导自主命题、自由表达之外,还需改进评比、交流方式。
当然评比的方式可以是学生互评、教师评、小组内评等多种方法进行评比,从评中学习别人之长,达到作文教学和谐共同发展。一篇好的作文的诞生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仔细斟酌而成的。学生在上了老师的指导课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完成的作文仅仅是一篇初稿。
如果教师未能充分肯定其作文的成绩,未能明确指出其修改的方向、方法,未能教会他们自评自改的本领。那么,学生写作积极性又能坚持多久呢?
最后,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话,把我们想说的话写清楚,写明白就行。这样学生就有轻松感,视作文为易事。其次要多一些趣味性,贪玩是儿童的天性,适当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写,在“玩”中提高。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写爱写的内容。同时增加命题的灵活性,多些半命题和自命题的作文,让学生放松写。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发动机。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因此,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打开学生作文思路。当学生情感丰富强烈、兴趣盎然时,写作就积极主动。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初探
作者 张会俊。学周刊 2017年第06期。摘要 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许多农村小学生害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言之无物。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可以从农村学生生活的环境入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农...
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初探
贵州省六枝特区毛口乡板亭小学卢光领。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作者 孙桂香。新课程 教育学术 2010年第06期。摘要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习作兴趣的培养,用多种方法调动习作的积极性 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习作素材,使习作不再是无源之水 在阅读教学中以学文促习作,在借鉴中不断提高 重视习作的评价,在评价中不断汲取经验,让习作不再成为困难。关键词 兴趣生活学文评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