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动态教学模式初探

发布 2021-03-06 00:54:28 阅读 4156

作者:张旭光。

**:《读写算》2023年第07期。

语文教学的通病之一,是只重视作者思维的最后成品——一篇篇现成的课文,而忽视当初作者写作时繁杂艰巨的脑力劳动的全部过程,这是一种平面的静态模式。这种模式总是千篇一律地分析课文,划分段落,归纳主题等。静态教学模式束缚着我们的思维,阻滞我们的教学思路。

我们总是就文谈文,这种僵化的模式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能力帮助甚微。

一、静态模式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障碍。

语文课堂教学的静态模式,就其对文章的认识过程来说,仅仅停留在认识的第一步,是一种最简单、最表象的认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必须有一个由表面到实质、简单到复杂、分散到综合、静止到动态的深化的过程。如果只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事物的外部、事物的静态,那么,这种认识无疑是十分肤浅的。

如果长期进行这种肤浅的教学,千篇一律、机械重复,那么,思维的僵化、思路的简单化、思考的模式化将是不可避免的。静态教学模式仅仅把文章当做手工艺品或古董来鉴赏,忽视了文章形成的过程,忽略了作者在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看不到作者全部艰巨的脑力劳动,因而它必然是浅层的。其结果是,看到了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但看不到这种思想的提炼过程;看到了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外部结构,但看不到这种结构的内在力量。

因此,在这种静态的模式下,学生无法“悟”出写作的规律,更无法自觉地遵循这一规律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动态模式反映了写作规律,是求得对语文“顿悟”的重要途径。

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发展、探求其中的内在联系,一句话,研究文章形成的全过程——即采用动态教学模式。

作者的写作过程,是一个紧张的、严密的、艰苦而又活跃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如果要全面考察、透彻理解、精当分析一篇文章,要在学习别人的文章时学会写自己的文章,在理清别人的思路时学会自己思考,就必须以整体性的要求,对这一动态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视,对其结构方式有深刻了解,掌握作者思维的全过程、各局部各要素之间的特点与联系,而不是鼓励地鉴赏思维的最后成品——一篇一篇印制出来的文章。一般地说,一篇文章的形成,是由下列十四个环节有机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试简示如下:观察生活、感知素材、产生冲动、分析综合、联想想象、命题炼意、确定主旨、选择体裁、寻找角度、应用材料、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改润色、定稿打印。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问题,略举数例如下:

产生冲动。作家贾平凹是如何出发灵感,写下著名的散文《丑石》的呢?他回忆说:

有好多人才,遗憾的是常常不被人们发觉和理解,反而遭到热风冷嘲,甚至打击**,但他们可贵的是并不懊丧和沉沦,而是忍受寂寞和委屈,自强不息。对于这种情况,我总想什么东西,但苦于没有一个好的角度。有一次听到一个朋友讲起某地发现陨石的事,立即出动了我儿时老家门前一块丑石的记忆,创作欲以此爆发了,连夜草成了这篇散文。

确定主旨。《白毛女》主题的提炼有一个反复深入的复杂过程。当时在延安流传着一个“白毛仙姑”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想把它用文艺形式表现出来。

但主题是什么呢?讨论时意见不同。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神怪”故事,意义不大;有人认为这是宣传科学、破除迷信的材料;有人认为还是做为宣传新婚姻法的典型事例为好……经过多次反复的讨论、提炼、深化,最后才将主题确定为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可见,鲜明深刻的主题并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艰苦思索提炼的结晶。

以上事例说明,写作过程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改变那种用惯了的模式,不只是平面地鉴赏一篇课文,而是深入进去,考察一些典型文章的思维过程,以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生动的、历史的、富有生命力的研究**作者的思维轨迹,力求准确地反映写作的本质特征。那么,就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积极影响,就会更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学生就不是只会饱食美味而且也能动手烹调了。

三、动态模式的教法。

只要真正认识到动态模式的必要,那么,教学问题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将会产生各具特色的不同教法,因而,本问不拟详尽地**这一问题,这里简单提出两种教法,以期抛砖引玉。

纵比法:精选一篇有充分材料展示作者写作过程的各主要环节的文章,引导学生贴近作者,身临其境,甚至和作者合二为一,产生我即是作者、作者即是我的感觉。到了每个环节关键处,想想“我将如何进行下一环节”,然后与作者的写作实际相比较,体会作者的思路和用心,达到与作者浑然一体的境界,“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正如巴金所说:“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的思路下来的。”从而悟出写作之道。

横比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写作诸环节中的某个具体环节,围绕这一环节收集古今中外不同作者、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大量素材,引导学生远离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冷静眼光,立于高处、居高临下,来俯视众多作者的复杂劳动,从事宏观全貌、得到启发。在繁茂芜杂的写作现象中,寻求它们的共同点,发现写作的真谛,体会这一环节的运作。

正所谓“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从而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把握,最后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歌德曾有一个妙喻,他说:“莎士比亚把金苹果放在银盘上送给我们,我们研究他的作品,的确也得到了银盘,但是我们只是把马铃薯放在这盘上,这就是糟糕之点。”我想,假如在语文教学追我们不仅仅是赞赏莎翁送给我们的金苹果,而是研究并学会苹果育苗——栽植——施肥——浇灌——整形——采收等一系列环节的运作功夫,那么,我们放在银盘上的,就不会只是马铃薯了。

2、《课程与教学论》,饶玲主编。

3、《写作与作文评改》,朱伯石主编。

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第二,在备课中我们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 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尤其在小组讨论环节,只有在学生有讨论合作的需要时,让学生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八册21课 乡下人家 这篇课文时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这...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一 提出问题。语文学科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学校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特别是小学语文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的课堂质量和效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然而,虽然我们的语文新课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教学理念也逐渐臻于成熟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保证课堂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而设计的一种程序,是课堂教学流程的具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尤其重要。选择有效模式,可以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保证课堂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而设计的一种程序,是课堂教学流程的具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