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县第十三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学科。
二年级。时间。
)班数学。课题。
主(副)备人。
解决问题。熊媛第(六)课时。
三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并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维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乘法解决“两种数量相比,够不够”的数学问题。
目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方法标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
懂得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领悟到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教学方法:将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结合,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教材主题图。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个性化调整。
在我们的班上有一些民族的学生,大家都要像。
专题教育一家人一样。祖国是一个大家庭,56个民族一家亲,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就,都对祖国的大家庭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
1、列式计算。
一、复习导入(1)一件衬衣用9个扣子,6件用多少个扣子?
学生列式、交流:这里的“6件用多少扣子?”指的。
是什么?(6个9)用什么方法计算?(2)二年级(1)
班有50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
发一本,够吗?为什么?(3)1号厅有60个座位能坐的下吗?这个问题你。
能解决吗?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只有一个条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缺少什么条件?(给多少人坐。)
教师再出示:56个小朋友去看电影,1号厅有60个座位,能坐得下吗?
师:我们要比较两种数量,首先要知道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知1、教学例5.
1)出示教材第84页的例5.
a、学生读题,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汇报。
后教师设疑:根据题目里的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出什么?(一共有32人。)
师:现在能直接得出“坐得下吗?”(不能。)缺少什么条件?(客车有多少个座位。)那客车有多少。
个座位呢?b、客车座位示意图。
师:仔细观察示意图,看看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方法一:前面每排4个座位,有7排,最后一排有。
5个,一共33个座位。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4×7 = 28(个)28+5=33(个)
方法二:分别算出左边和右边各有多少个座位,再加上最后一排的座位。2 ×7=14(个)2 ×7=14(个)14+14+5=33(个)··
c、师: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人,客车有33个座位,你现在知道客车能坐的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 < 33或33 >32,能坐得下。2、知识内化:完成教材第84页的“做一做”。学生读题后,教师引导: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鸡蛋有多少个?)
根据图示,可以怎样求出鸡蛋的个数?方法一:4 ×6=24(个)2 ×5=10(个)24+10=34(个)
方法二:5 ×6=30(个)30+4=34(个)师: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吗?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指名说出思考过程:先求出花坛里有几个位置,在进行比较。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先指名说说填表的方法,再让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现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4、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让学生用尝试的方法完成练习,为“除数是一位数的。
四、课堂总结。
作业设计。除法”的试商作知识储备。
1、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2、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可以先从问题入手,也可以先从条件入手,做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数学书85页第四题。
板书设计。方法一:4×7=28(个)28+5=33(个)
方法二:2 ×7=14(个)2 ×7=14(个)14+14+5=33(个)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课时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 教材第85 86页例题及 试一试 想想做做 1 4。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知道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并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 经历观察 分析 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教学重难点 掌握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课时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73页练习七。教学目标 巩固对分数的认识,练习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或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 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里的涂色部分吗?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想的?请学生先独立做,再交流。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其中几份?二 在每个图里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标...
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六课时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第36 37页。教学目标 1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能正确地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2 经历观察 比较 统计等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积极与他人合作,并能交流思维过程及结果。3 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