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2-18 16:27:28 阅读 2437

第1课时认识厘米(一)

张国华。一、 教学内容及说明。

内容:教材第页学会测量。

说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学会对物体不同的测量方法,其核心是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认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它关键就是通过国实际测量与交流,来掌握。

教学的重点是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动手、动脑、合作、交流。

二、 教学目标及说明。

教学目标: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和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目标说明:统一长度单位,就是指用相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这样测量的结果才可能与事实相符。

三、 教学问题及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得出不同的测量结果,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测量工具的不同,那长度单位就不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进行交流小结,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教学过程。

活动1:说一说,下面物体哪个长哪个短。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已学知识 。

活动2:比一比,下列物体哪个长,哪个物体段短?

1)、粉笔和曲别针比。(粉笔长,曲别针短)

2)、粉笔和铅笔比。(粉笔短,铅笔长)

提问:粉笔,一会儿说它长,一会儿说它短,这是为什么?这跟粉笔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长长短短的物体,这些物体是长还是短都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比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统一测量标准。

活动3:用不同的物品测量数学书的宽。

1、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手中的工具,自己动手。

2、汇报测量结果。

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品,测量结果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明白选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实施不相符。

活动4:用同一物品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

用你手中的没有刻度的尺子去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再次亲自测量,明确用同一物品做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短,才能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长。

本课小结:这节课同学们亲自动手测量,把你学到的知识和大家说一说吧!

五、 目标检测。

第2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张国华。一、 教学内容及说明。

内容:教材第3页的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说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通过量一量,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并能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其核心是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理解它关键就是掌握尺子的刻度及测量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测量的方法,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教师给予引导。

二、 教学目标及说明。

目标: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整理米)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说明: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就是指利用肢体语言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三、 教学问题及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1厘米到底有多长,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初步接触长度单位,比较抽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让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感知1厘米实际到底有多长,形成直观形象。

四、 教学过程。

活动1: 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观察刻度尺,看它上面有什么。

在尺子上找到“0”,他在什么位置,表示什么意思?

刻度尺上还有那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2)、认识刻度尺上的1厘米。

0~1”是几厘米;“1~2”是几厘米?让学生自己说一说1厘米。然后用肢体语言说说1厘米到底有多长。

3)、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0~2”是几厘米?“0~3”呢?“0~5”呢?让学生自己说几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亲自感受,形成直观形象。

活动2:用厘米量。

(1)、发给学生长短不一样的两张纸条,让同桌合作量一量它们分别有多长?

(2)、指名说一说,测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有段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铅笔的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交流,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直观掌握。

活动3:画一画。

1) 在练习本上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画法)

(2)、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画。

(3)、小结:把尺子摆平在练习本上,从“0”开始,画到“3”就是3厘米。并在所画线段上写上3厘米。

3厘米。(4)、在练习本上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而动手掌握画法。

本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多长,并学会了用刻度尺两较短物体的长度,并总结了测量的方法。

五、 目标检测。

2、在作业本上分别画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线段。

5、算一算,填一填。

14厘米—8厘米=( 厘米14厘米+8厘米=( 厘米。

50厘米+5厘米=( 厘米20厘米+40厘米=( 厘米。

第3课时认识米用米测量

张国华。一、教学内容及说明。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内容(认识米、用米测量)

相关说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认识米、用米测量,其核心是在认识米的基础上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理解它关键就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并形成表象。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学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

二、教学目标及说明。

教学目标:1、认识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

3、在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相关说明:本节课的认识米、用米测量是从学生上节课所学的认识厘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就是指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米也是长度单位,1米的长度等于100厘米的长度,即1米=100厘米。

三、教学问题及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事物长度的估计与实际长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长度单位米的长度观念不准确。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让学生学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复习准备。

1、用刻度尺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宽约是几厘米,课桌的长、宽约是几厘米。

2、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多少?(请两名同学测量)

3、汇报测量的感受(太麻烦),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突出教材前后的连续,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活动2:认识米。

米有多长?请同学们动脑筋猜一猜。

2、出示米尺。

3、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互相测量。测量身高,看1米到哪儿;把两臂伸平,看1米到什么地方?

4、请同学闭上眼睛,用两臂表示出1米的长度,睁开眼睛看一看,手势是否正确。

5、两人一组,一人说出长度,另一人量出长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新知识。

活动3:学习米和厘米的关系。

1、探索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给出1根1米长的绳子,请同学们量一量它是多少厘米。)

2、提示学生用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等长度亲自测量,体会1米=100厘米。

3、引导学生动脑想一想,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感受说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问题找出问题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4:用米作单位测量。

1、认识卷尺、皮尺。

2、用卷尺或皮尺实际测量教室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米这个长度单位。

本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学习了1米=100厘米,还认识了卷尺和皮尺。

五、目标检测。

1、填一填。

1米=( 厘米5米=( 厘米。

150厘米=( 米6米=( 厘米。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1)大树大约高102)铅笔大约长15( )

3)字典厚大约34)楼房高大约50( )

3、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度,大约有多长?

第4课时认识线段

张国华。一、教学内容及说明。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的内容(认识线段)

相关说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认识线段,其核心是什么样的图形叫做线段,理解它关键就是让学生明白线段的特征。教学的重点是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掌握线段的特征,弄清线段的起止点,会分辨线段。

二、教学目标及说明。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学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并能分辨线段。

相关说明:本节课的认识线段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的又一个只是点,就是指在学习了米和厘米后,把这个知识点运用到实际中去测量线段的长度,同时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叫线段,即:在两点之间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点之间的线就是线段。

此外,还要能根据线段的特征准确分辨出线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一 我会填。1 我们已经学习了 和 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1米 厘米。2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3 量铅笔时,我会用 作单位 量教室的长时,我会用 作单位。4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数学书长26 灯管长50 房间高3 字典厚6 大树高8 教室长10 黑板长大约4 一块橡皮长约6 学校操场长约80 一根单人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整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1课时认识厘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 3页例1 例2 例3及第4页 做一做 练习一第1题 第2题。内容简析。例1 借助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这一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 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2 先借助厘米尺感知1厘米有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1

教材分析。一 课标要求。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 1 3年级 知识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数学思考。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 合适的量纲 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2.在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