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我们爱祖国。
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引导学生联系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品读词句,体会诗歌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我们的祖国》歌曲带;多**课件。
2 学生:搜集赞美祖国的诗歌。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课件配乐**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方面的**资料,教师富有激情地随着画面解说。
2 孩子们,看了刚才的一幕幕,你想说点什么?
3 是呀,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谁不为之感叹?你看,我们的金波爷爷和你们一样,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便写下了这首赞歌——《我们爱祖国》(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2 圈出生词,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
3 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围绕哪两句诗来写的?读一读,找一找,并做上记号。
4 熟读诗歌,理清思路。如:教师读第1节和第5节,男同学读2~4节,女同学读6~8节。也可以抽学生合作朗读。
三、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1 我们都深爱着我们的祖国,金波爷爷也不例外,请孩子们默读1~4小节,看看他心中的祖国是什么,勾一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学生交流。
3 那么你最喜欢哪几句诗?和自己的同伴一起读一读。
4 在读这几句诗时你想到了些什么?和同伴一起交流交流,相互补充。(独立学习—和同桌**—全班交流,老师适当点拨,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例如:学生说我最喜欢“她是巍峨的烈士纪念塔,她是蓝天里飞翔的白鸽”这句诗。老师屏幕显示这两句诗。
(1)你想到了些什么?(生说,其他同学补充。)(你很会读书!你领会的真不错!)
(2)教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祖国有着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我们祖国的儿女有着和平幸福的生活。
你,作为中华儿女中的一员,读到这里,心里感觉怎样?(你说的很好!你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孩子!
)(3)那请你带着你的体味去读吧!互相评议。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诗句。
5 小结:在金波爷爷的心里,祖国是什么?(老师领读,且屏幕**并茂,显示妈妈的摇篮、长城、黄河等)学生回答。(说明你读得很认真!)
6 总之一句话——(屏幕显示第一小节),学生齐读。
7 那你也思索思索,在你心中祖国是什么呢?
屏幕显示:读一读,仿写句子。
(1)祖国是新建的高楼大厦。
(2)祖国是古老的神话传说。
(3)祖国是()。
(4)祖国是()。你可以当小诗人了!你说的真好!你的比喻恰到好处!)
8 既然祖国已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那该用什么行动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爱呢?齐读诗歌的5~8小节。
9 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你从中想到了些什么。(学生说到哪句屏幕便显示哪句)
10 指导朗读,特别是第8小节。
四、配乐朗读,强化感悟。
1 此时我已心潮澎湃,真想为我们的祖国送上一首赞歌。(**歌曲《我们的祖国》)
2 朗诵全诗。
3 你准备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呢?(可以说心里话、表演、写诗唱歌等)
五、结合课外,拓展延伸。
自由朗诵自己搜集的赞美祖国的诗文。
六、自主识字,掌握生词。
1 自读勾画的生词。
2 检查自学情况:屏幕显示生词以及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抽生读—评价读得是否准确—齐读。
3 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仔细观察,然后告诉同学们怎样才能记住它。(重点指导:巍、徽、奥)
4 写生字,扩词语。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放手让学生阅读,让他们自读自悟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启发孩子们:“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
”这句话什么意思?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便相机点拨,你们看,是不是自己每年都要长一岁?全班同学却异口同声的回答,对呀,老师。
哦,对就好了,这句话讲的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加,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发展等更加了解,情感也就更加深厚。不信请大家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第2至4节,看是不是这个理儿。于是学生纷纷的朗读起来,读完第、节诗,学生才恍然大悟,我们平时讲的祖国就是这些东西呀!
接着,我又问:“那什么是对祖国的爱呢?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
“我们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这就是我们对祖国的爱。”有的说:“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这也是我们对祖国的爱呀!
”…这时,教室里闹哄成一片,学生的激情高涨了。我对他们连声表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努力吧,孩子们,你们这么爱自己的祖国,那现在就请你们来有感情的把第5~8节读一遍。此时,教室里书声琅琅,到处呈现出对祖国的热爱。
今天的这节语文课,学生不仅能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到对祖国的热爱,而且大部分学生能带着情感背诵这首诗歌。
第十九课: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搜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题质疑。
1 **《高山流水》乐曲片段,揭示课题。(板书:高山流水)
2 孩子们,《高山流水》是一首乐曲的曲名,它也是一个成语。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成语,成语里还有很多的故事呢。有的是讲这个成语的来历及典故,有的是告诉你一个道理。
不要小看这几个字,里面却有大学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成语“高山流水”中所包含的动人传说。
3 解题质疑:“高山流水”本意指什么?课文中又有什么具体含义呢?“高山流水”又指代什么?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学习19课《高山流水》。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 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适时正音。
3 结合课文最末一段,揭示课题疑问:“高山流水”指代什么?“知音”又指什么呢?那谁是谁的知音呢?(你认真去预习课文了!你读懂了课文了!)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说得很全面,如果语言再简练一些就更好了!你概括得很准确!)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 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他们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自己的知音?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1~7段,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梳理。
(了解伯牙觅知音的原因,抓住“琴艺高超”和“始终”两个词语,体会伯牙“曲高和寡”、“知音难求”的心境。为子期的出现埋下伏笔。)
是呀,知音难寻,乐曲无人赏识,作为一位**家来说是多大的憾事,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伯牙只能面江对月,借曲抒情。
(2)请学生重点理解课文5~7段。
伯牙得子期赏识后,为什么激动不已?小组学习勾画描写子期和伯牙的神态、语言的语句,边读边体会。
(3)交流。(听到“志在高山”部分时,子期“啧啧赞叹”,听到“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意味深长”,子期的两句话,令伯牙“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联系第二段中的“始终”一词,更能理解伯牙内心的激动,从而更深地了解伯牙所说的“知音难遇”。
)(4)思考、讨论“一见如故”,体会人物内心感情。总结课后第一题。
是呀,俞伯牙和钟子期在偶然中相遇,伯牙弹奏《高山流水》,子期完全听懂了伯牙琴声中蕴涵的情感。正因为这样,两人才会“一见如故”,有了来年的约定。
2 学习凭吊知音部分。
(1)(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可是,左等右等……)自读课文8~12段,想一想有什么疑问。
(2)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子期要留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听伯牙的琴声?伯牙为什么会失声痛哭,进而把琴摔得粉碎?)(你很会提问!你的问题很有价值!你问的很好!)
(3)根据自读情况,全班解决问题,感受他们的深厚情谊。
(4)请学生重点理解课文8~12段,勾画感受最深的语句,边读边体会。
交流。指导朗读,加深体会。(引导学生从伯牙“噙着泪水”、“摔得粉碎”、“唯一的知音”等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伯牙内心的痛苦。)
四、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1 自读课文13~14段,想一想:如果你来到碎琴山,登上古琴台,你会说些什么?(你的想象很丰富!你对课文的理解很透彻!)
2 交流(配乐《高山流水》)。
是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音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在这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了友谊的真正含义。孩子们,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吧!
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中我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巧用文本,努力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让学生通过读中感悟, 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真正达到了突显语文教学实效的目的。
但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内容安排前松后紧,朗读细节指导不到位,紧张,不大方。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复习并熟练掌握稍息 立正 向右看齐动作和方法,树立队列意识。1.培养学生的空间体位感觉,发展身体的协调能力2.通过游戏 启发教育学生遵守纪律。教学重难点顺序1 时间。队列队形。稍息 立正 向右看齐教学内容。1 集合整队,检查人数2 师生问好。3 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4 安排见习生。4分钟...
小学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 教案设计。授课教师 高义红。工作单位 和政县李家山小学授课时间 2013年4月。教案设计学科 语文二年级授课教师 高义红实施周次第周课题教学目标。17.可贵的沉默。1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能围绕主题选材,按...
小学二年级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数学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 对称 教材分析 本次学习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 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情分析 对称 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新知识,此教学内容抽象但不陌生。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