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一、教学内容: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45+17 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揭示课题:连加连减。
三)结合情境、**新知。
**连加。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1) 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
2)19+27+26或27+26+19 26+19+27
3尝试竖式计算:
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尝试)
师:(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接着要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
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
**连减。出示试一试 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得。学生尝试计算,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图意。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并尝试列式。
、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图意,尝试计算。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可以课后找一找,举例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运算。
一、教学内容:书第3—4页例2,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2、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
3、尝试列式。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试算,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小结性提问:(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一道题.
3) 60-38+40=(4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在书上填数.
3、想想做做第4题。
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想想做做第5题。
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一、教学内容:书第5页练习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计算。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
四、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口算。1、口算下面各题(书第5页第一题,学生写在数学书上)
2、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口算方法。
二、提高练习。
1、数学书第5页第2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
2、数学书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
3、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再想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3课件学生读题审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
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反馈交流三种摆法。
1)增加法 (2)减少法 (3)移多补少。
二、巩固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讨论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比较(1)和(2)
出示第3 4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数学书第8~10页的例4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2)小平摆了多少个?
解决第1个问题。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
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
2、“想想做做”第题。
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3、“想想做做”第4题。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
谁来告诉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2~14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统计。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整理。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3 情感目标 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感受到统计对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能够使用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教学过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1 4的乘法口诀。任教学校 实验小学 任教班级 二一班。任课教师 刘红红。1 4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 教材25 27页。教学目标 1 经历 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2 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发现简单...
2019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课题教学目标。连加 连减。课时总课时序数。授课日期。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重 难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 学具课件。预习作业看教材,熟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