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案 花瓣飘香7苏教版

发布 2020-11-25 21:59:28 阅读 5523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读懂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关心父母的好孩子、“我”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2、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复习字词(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谁愿意再为大家读读课题?

生:(读)花瓣飘香。 师:读得真好听。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束飘着淡淡清香的月季花。同学们看,它们好看吗?好看在**?

生:花红红的,真美。 生:这么多的花,开得真热闹。

师:是啊!看到这么美的一束花,你会特别想读课文的哪一节呢?

生:我想读读第一节。 师:那就读读吧!

生:(读第一节)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师:你眼中的花红得真鲜艳,是红艳艳的。还有谁想读?

生:(另一位学生读)

师:你看到的花真多,都开满了。今天老师带来是一束花,而我家门前可是一丛花,比这更多更美。让我们全班一起来欣赏欣赏这丛美丽的月季花吧。

生:(全班有感情地读)

师:如果你家门前也有这样一丛月季花,你会怎么对待它们呢?

生:我会在常常去看看它们,因为它们实在太美了。

师:是啊!美好的事物谁不爱呢!

生:我会经常给它们浇浇水、捉捉虫,让它们的花开得更鲜艳。

师:你真是一个爱花的人啊!

师:这丛美丽的月季花是如此的惹人喜爱,它吸引来了一位不知名的小女孩,并由此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谁愿意再带大家听听这个故事。

生:(指名读课文的2—11节)

师:在上节课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出示问题:

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师: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才能真正弄懂这个问题呢?

生:认真读课文。 生:一边读一边想。 生: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们觉得是应该先自己读书、思考还是应该先讨论。

生:应该先读书、思考,等有了一定地想法后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

师:对,这样的讨论会更有效果。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的2—9节,你觉得小女孩到底懂不懂事呢?从课文中画出关键的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生:(认真地阅读、勾画。) 师:巡视指导。

师:不少同学已经胸有成竹了。那么我们就分小组讨论讨论。

讨论时,先把你勾画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最后再试着把你勾画的句子读好听。今天是星期五,就由5号同学主说,其他同学在他说完后帮他补充、纠正。

分小组按要求进行热烈的讨论。

师: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小女孩很懂事。我们是从这句话中读懂的: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师:(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为什么小女孩选择会选择花瓣作为礼物呢?

生:因为花瓣很美,妈妈会喜欢的。

师:每一个小组都放了一朵月季花,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摸月季的花瓣,用鼻子闻月季的香味,并交流感受)。

生:我用手摸了摸,觉得月季的花瓣软软的,像绒布一样,感觉很舒服。

师:那么请你读读看,带大家一起感受感受。 生:(读)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生:我刚才闻了闻这朵月季花,觉得月季的香味很淡,要凑近了才能闻到。

生:月季的香味虽然淡,但很优雅,一直飘到人的心窝里。

师:说得好。你来带我们一起来闻一闻这月季花的香味。

生:(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你读的这“香味”似乎太浓烈了,能不能再淡雅些,再试试看好吗?

生:(再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闻起来真舒服啊!所以课文的题目就叫《花瓣飘香》。谁谁再来读一读,让花瓣的清香在教室里飘荡起来。

生:(深情地读)花瓣飘香。 师:真香啊!

师:当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看到女儿特意为自己摘来的美丽的花瓣时,她一定很高兴。如果你就是小女孩的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我会轻轻扶摸着小女孩的头,激动的说:“你真妈妈的乖女儿。”

生:我会紧紧搂住小女孩说:“你真孝顺,真懂事。”

生:也许我会紧紧搂着她说不出一句话,因为,我太感动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能让妈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花瓣很美、很香,更因为它包含着小女孩对妈妈深深的爱。(板书:美,爱)

师:老师读了这句话也非常的感动,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儿长大了,也像小女孩这样关心我、爱我,那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把这句话读了又读。(教师范读这句话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师:同学们你们感动吗?如果你也很感动,那么就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别人。

生:(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还从**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家,她很乖,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惹妈妈生气。

师:你怎么知道她的爸爸不在家?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的:“‘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南沙在祖国的最南面离家很远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如果你有这样一位当解放军的爸爸在保卫着祖国的南大门,你感到怎样?

生:我会感到很光荣。 生:我会感到很骄傲。 生:我会感到很自豪。

师:说得对呀!你们这么一说倒让我有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小女孩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的爸爸,为什么此刻提到他时,眼眶里还会闪动着泪花呢?

生:在小组内小声地讨论后汇报。

生:我们这小组觉得小女孩可能是思念远方的爸爸了。你想南沙那么远,当解放军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小女孩想到爸爸就忍不住想哭了。

师:说得有道理。

生:我们这小组觉得可能是因为妈妈生病了,小女孩觉得没有照顾好妈妈,没有完成爸爸交给的任务,感到自责,所以眼眶里闪动这泪花。

师:咦,这种想法挺特别。

生:一般像她这么大的小孩子还需要父母的照顾呢?可是,她却能主动的关心妈妈,让远方的爸爸放心,说明她很懂事呀。

师:所以,作者才会情不自禁地夸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谁来夸夸她。

生:(有感情地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小女孩说的这两段话中读懂她关心父母、懂事的。还从**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呢? 生:(无人举手,很多同学在犹豫。)

师:似乎没有了。但我们在看看刚才大家讨论的这个问题,(再次出示问题:

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小女孩摘的是花吗?

生:不是,是花瓣。 师:从课文的第几节知道的? 生:第二节。

师:第二节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的过程,读一读这一节,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生:小女孩摘花瓣的时候非常小心。

师:想不想像小女孩那样小心的摘一回花瓣。 生:(齐声答)想。

师:要想演得像,必须要读懂剧本,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节。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二节,其他同学一边读一边想,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

生(指名读后质疑)“俯“是什么意思?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生:(犹豫,不能确定。)

师:其实我们不是第一次遇到这个字,在课外书中,我们经常看见它和“视“在一起合成一个词——俯视。俯视的反义词是——

生:(齐答)仰视。

师:仰视就是——

生:(齐答)抬头向上看。

师:那么俯视就是——

生:(齐答)低下头向下看。

师:俯视的“视”是“看”的意思,那么“俯”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低下头。

师:对。“俯”是小女孩摘花瓣时的一个动作,这节中还有哪些词也是描写摘花瓣的动作的?

生:(读书、勾画、汇报)还有“摘了、捧着、穿过、跑远了。”

师:表演时,这一连串的动作不能漏掉。不仅如此,还要注意这些动作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演得逼真。请一位同学读读,看谁读得像,等一会一定演得好。

生:(指名试着有感情的读)。 师:你们评评看她读得像吗?

生:我觉得她读得像。特别是“小心地摘”和“双手捧着”这些地方读得让人感到小女孩摘花瓣真的是非常非常小心。

师:你听的真仔细,请你也来读一读,小心地摘一片花瓣。

生:(指名有感情的读)。

生:她刚才“跑远了”好象小女孩真的跑得飞快,跑远了让人看不到一样。

师:你真用心,别人读书的时候,你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似乎真的浮现了小女孩的身影。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指名有感情的读)。

师:读得这样好,相信一定会演得很好。请你演一演,老师来帮你配音。

(师生合作表演,结束时赢得同学的掌声)

师: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摘花瓣前,你在月季花前面停留了好一会,你在找什么呀?

生:我停在那是想找出一片带露水的花瓣把它献给生病的妈妈。

师:为什么一定是要带露水的花瓣呢?

生:因为这样的花瓣是最美的。

师:谢谢你的表演,也谢谢你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有问题想问她的?

三年级语文教案 花瓣飘香

花瓣飘香。三年级语文教案。一 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 ss齐读课题 1 出示 红艳艳露水绒布淡淡的清香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这些词语都与什么有关?2 出示 一朵带着露水的月季花的 这就是我家门前那盛开的月季花,谁来用 这是一朵。夸夸它?用上上面的这些词语。二 3 10 1 那么作者认为这是一...

三年级语文教案 花瓣飘香教案

花瓣飘香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难点 指导朗读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不知所措 惶恐 等词语的意思。教学准备 书写生字词语的小黑板 卡片。布置预习课文,查一查 惹不知所措教...

三年级语文教案 《花瓣飘香》教案

花瓣飘香 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接触以为非常可爱小女孩,还记得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吗?师板书 摘花瓣。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就通过细细的读课文来走进她 感受她 真正地认识她,好不好啊?二 第二自然段。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