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案 花瓣飘香4苏教版

发布 2020-11-25 20:23:28 阅读 714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描写小女孩摘花动作的词语,初步学会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对话,抓住对话中的关键词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敬重父母的美好品质。

4.想象我送月季花给小女孩的过程,学会运用对话进行通顺的表达。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描写小女孩摘花动作的词语,初步学会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朗读对话,抓住对话中的关键词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敬重父母的美好品质。

3.想象我送月季花给小女孩的过程,学会运用对话进行通顺的表达。三、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试试用一两句完整的话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2.

质疑:看到这个摘花的小姑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3.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今天要学的课文中,一起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通过看图产生疑问,进而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内部条件。以此为前提,学生产生了“想学”、“要学”的内驱力,学习会变得主动、持久。)二、理清脉络。

1.检出初读,体会细节描写1)出示词语,指导正确朗读。投影出示:不知所措惶恐惹俯摘捧指名认读以上词语,学生评价纠错。

2)“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出现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3)“俯、摘、捧”这三个词在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得是什么?

出示句子: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从花丛中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两句话都是写小女孩摘花,比较一下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同样都是写小女孩摘花,显然文中的句子写得更具体,更形象。作为三年级作文起步的阶段,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来进行细节描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点。

本自然段正是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最好语言范例。通过两种不同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抓住动作进行描写的好处,学生有了深切感受,自然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理清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1)如果说,第二自然段讲了小女孩摘花,那么她摘花的原因是什么?这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3-10自然段写了小女孩摘花的原因,第。

一、第四自然段讲了什么呢?

3)这样,我们就把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请用“//标出。你能把这四个部分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品读对话。

1.作者在了解了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后,发出这样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呢?让我们回到文中,细细品读作者和小女孩的对话。2.出示自学提示:

1.细细品读3-10自然段,圈画出能表现小女孩懂事的词句。

2.认真读读这些词,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悟。3.和同桌交换自己的感受,并分角色读好这段对话。4.学生自学后交流。

1)你圈画了哪些词语?说说你的体会。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抓住“不好意思”、“舍不得”感受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但又不会影响了别人观赏的心理。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摸一摸月季花的花瓣,谈谈自己的感受。再联系小女孩话中的“摸上去像绒布”、“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体会小女孩为了让生病的妈妈高兴的孝心。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抓住“爸爸叫我”、“不要惹妈妈生气”体会小女孩很听爸爸妈妈的话;再联系上文,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被我发现时是多么地惶恐和不知所措,以及摘花瓣时是那样地小心的原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小女孩的话。

2)通过刚才的一番品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为别人着想、听话的、关心妈妈的小女孩。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十自然段)。3)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这段对话背后隐含的小女孩的品质,并不是十分难以感悟。

同时作为与小女孩同龄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生活体验。从以上两者出发,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圈画、写感悟、交流等方法,把握整个文章的主旨,也从中感受到小女孩优秀的品质。整个阅读过程,完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把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

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到锻炼,学习也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四、迁移运用。

1.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3-10自然段,作者通过我和小女孩的几次对话,让一个懂事乖巧的小女孩的形象呼之欲出。到底这对话是如何写的呢?

2.说到对话就离不开提示语,请大家用笔画出提示语,读一读提示语,你又有什么发现?交流小结。(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

提示语主要写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神态等。)3.把这些对话中的提示语和你圈画出的词语比较,你又有什么发现?交流小结。

(人物的动作神态很好地反映了这个人说话时的心理。)

4.小女孩摘花给生病的妈妈这样一件事,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把小女孩写得生动,写得丰满。这就是这篇文章感人的原因。

5.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对话方式,写一写第二天我把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时,会怎么做?又会和小女孩说些什么?6.学生自由写作,然后朗读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依据“学习设计”这一理念来进行的。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迁移。先让学生圈画词语谈感受、接着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对话表。

现人物的,最后加以实践,正是体现了学习设计的体验、概念化、分析和应用的四个学习过程。)五、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作者运用对话、细节描写这样的方法,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可爱懂事的小姑娘。

关于怎么教:1.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

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发现关键词在一句话中的作用,并通过比较,领悟关键词的魅力。教者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使学生发现文本遣词造句的魅力。这样的学习,激发了学生自主**的欲望,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全神贯注地学习知识,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以读促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朗读是对文本理解的表现,每个学生在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有针对性,尤其是教学评价上,要既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让学生在原有朗读基础上,有所进步。

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3.言意结合。

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的性质决定了在教学时要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迁移运用,指导学生表达的规范,做到言意兼得。让学生在关注和发展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关注小组同学的表达,能够起到互相帮助的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三年级语文教案 花瓣飘香

花瓣飘香。三年级语文教案。一 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 ss齐读课题 1 出示 红艳艳露水绒布淡淡的清香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这些词语都与什么有关?2 出示 一朵带着露水的月季花的 这就是我家门前那盛开的月季花,谁来用 这是一朵。夸夸它?用上上面的这些词语。二 3 10 1 那么作者认为这是一...

三年级语文教案 花瓣飘香教案

花瓣飘香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难点 指导朗读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不知所措 惶恐 等词语的意思。教学准备 书写生字词语的小黑板 卡片。布置预习课文,查一查 惹不知所措教...

三年级语文教案 《花瓣飘香》教案

花瓣飘香 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接触以为非常可爱小女孩,还记得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吗?师板书 摘花瓣。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就通过细细的读课文来走进她 感受她 真正地认识她,好不好啊?二 第二自然段。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