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雨》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1-23 16:53:28 阅读 5297

《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写作时适当采用各种修辞,增强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多文体、多题材、多角度进行写作,扩展思维,激发灵性。

3、情感目标。

适当运用联想和想像思维,抒发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细致观察,用心聆听,抓住景物特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内心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叙写心中故事、描绘雨中景胜、抒发内心真情、阐述鲜明观点等。

教学方法:谈话法、方法指导、例文引路。

学法指导:体验、练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走,看云去》这篇文章,是怎样描写云的呢?齐读文章第4段,然后回答。

预设:运用比喻句叠加而成,句子由短变长。

二、方法引领:

一)正面描写。

1、提问牵引:由此可以得到描写景物可以运用什么技巧?

预设:多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

2、从我们学过的文章中找一篇来印证一下?比如描写“雨”的文章。

预设:朱自清《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尝试练习:看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真的能把景物描摹得更准确,生动。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写一写“夏天的雨”,也适当运用一点修辞手法,两三句话都行。

4、交流学生描写的片段。

预设:(1)最热烈的当是夏雨了,它就像一个壮实的大汉尽情挥洒的热汗,有着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来势凶猛,去得也快,干干脆脆,从不拖泥带水。它不仅浇灌田地,滋润禾苗,也在炎炎酷暑,为人们带来丝丝凉爽。

其功过是非,人们是了然于胸。(2)夏雨是那么豪爽干脆,从不懂得修饰自己。

师小结:这一组句子的确写出了“夏雨”奔放、热烈的特点,也体现出了写作人对下雨的感情。

二)侧面描写。

1、牵引:齐读《走,看云去》第段,这两段是怎样写“云”的呢?

预设:运用想象,想象云的从何发源,想象云为何有千变的姿态。

2、进一步牵引:看来,仅仅从正面描绘云是不够的,为了把它写得更细腻,更传情,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预设:侧面描写(烘托)。

3、尝试练习:我们能不能为刚才写的片段再加一段“侧面描写”呢?

预设:(1)当你在下暴雨时到街上走一趟,你可试试不带雨伞,因为当你享受着夏雨浴时,你会嗅到雨水的气味。闭上眼睛,想像力丰富的人,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滴小雨点,和其他小雨点一起万众一心,把夏天由酷热转化成清凉。

脱离虚幻后,你会感到夏季的美。(2)“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夏雨就这样来了,它跳着洒脱的步子,它奔腾而又热烈。

它打着芭蕉,它打着莲叶,它打得接天的莲叶一片翠绿,左右摇摆的荷花映着那宽阔的荷叶,似乎在微微点头,它们在说着些什么?哦,是雷锋塔下的白娘子,是断桥上的那一段故事……(3)雨,静静地落着,落在稻浪上,深深密密地溶入那无边的绿海里。于是,你禁不住要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凝望。

你是多么想,想自己变成那只在绿海上翩跹着的白鹭,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你是多么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湿的稻浪里,泳着,拍打着雨水的花朵,和稻浪的波痕。让你莹洁纤细的身体,没入那深深沉沉的绿海,去捕捉那柔柔细细的雨丝。

三)景情交融。

1、牵引:回到《走,看云去》一文,是不是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云”后,文章就结束了呢?显然没有。

在作者笔下,云成为了富有朝气的少男少女的象征,我们说这是运用了什么技巧呢?(托物言志)是啊!空洞的写景而没有所托之物,所言之情,是无法打动人的。

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这就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

2、“雨”的深发: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没有特别之处。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别具一番情趣。这些不同都是由人的心情引起的,所谓“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用心与自然交流,就会发现自然的精彩。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情心。

3、具体要求:

1)写出特点。不同季节的雨有各自的特点,春雨滋润柔软、夏雨猛烈刚性、秋雨缠绵清冷,即使同一季节的雨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在写作时要加以注意,切忌模糊不清。这就要求观察细致,用心体会。

2)情景交融。对雨的描写要和个人的情感抒发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一加一的加法,最好不要写成一段描写加上一段抒情的粘贴形式,要在字里行间渗透情感,使每一处文字都打上情感的烙印,让雨“活”起来。

3)真情实感。不能为写雨而写雨,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中的情感要发自内心、发自真心,自然而然,不要无欢而喜、无忧而戚。

避免要么平铺直叙,感情苍白;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不要轻易“抒情”。真正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文章要想打动人,首先必须打动自己。

三、佳作欣赏:

雨丝、绿海。

下雨天,我的窗外真美!那一片绿绿的稻田,好大的一片,像一片海。而我这小楼就像一只船。

远远那两丛树林掩映的村舍,和稍近一点的那长着芒蒿的小丘,是这绿海上的岛屿;那环抱着我们的群山,在有雾的时候,就不是山,而是云,是灰色、紫色、深蓝、淡青的云;而那些挺秀的电杆呢?那是帆樯,悠然地点缀在这绿绿的海上。

雨,静静地落着,落在稻浪上,深深密密地溶入那无边的绿海里。于是,你禁不住要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凝望。你是多么想,想自己变成那只在绿海上翩跹着的白鹭,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

你是多么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湿的稻浪里,泳着,拍打着雨水的花朵,和稻浪的波痕。让你莹洁纤细的身体,没入那深深沉沉的绿海,去捕捉那柔柔细细的雨丝。

而当有风的时候,雨丝如珠帘般的,在淡灰的天幕前,畅快地斜斜地扫过去,扫过那波涛汹涌的稻浪,在那波峰上激起一片白濛濛的雾,给稻浪涂染上一抹梦痕。

你更会爱那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两朵深红的伞花,持伞的人没在深深的稻浪里,只有那两朵圆圆的深红,在浅绿的海面上飘着、飘着,慢慢地,不像是要到**去,而只是无目的地那么飘着,在斜风细雨里。

你能不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吗?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让那无声的雨丝告诉你,那些躲在房中,关紧了门窗的人们,所永远不会了解的,雨丝和绿海那心底的爱,和永恒的诗。

多希望你来!来看看我未关的窗,来看看我被雨丝沾湿了的窗帘,来看看为爱那如丝的雨而不肯关窗的我。(选自《罗兰散文》,有删动)

点评]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正是这份爱,在作者的笔下,落在绿绿的稻田上的那场雨这样的富有诗意。这诗意从作者的心中溢出,伴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流淌在作者的笔尖,便成了同样富有诗意的语言:稻田成了“海”,小丘成了“海”中的“岛屿”,连那煞风景的电线杆也成了点缀。

“雨”更让作者浮想联翩,想着与她亲近,让她抚慰;想着受她洗礼,涤去尘俗。借雨景,抒雨情,言雨志。这一切融合在作者的笔下,就是那生动联想,贴切的比喻,深刻的感悟。

这雨倒不像从天上落下来的,分明像从作者的心底流淌出来的。

四、写作:以“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对“雨”进行正面与侧面描写;2、把雨与人结合起来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3、不少于。

附:素材超市(有关雨的诗句)

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赵师秀《有约》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课堂小结。当然,学生如果写发生在雨天的故事也行。本话题如果写人叙事,可以将叙事部分淡化处理,雨要作为主要载体出现,以雨为主的景物描写最好要贯穿全文,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有机融合起来:

或烘托人物心情,或推动情节发展。不要把“雨”作为一个机械的场景,像标签一样贴在故事上,所写故事与雨没有有机的联系,给人穿靴戴帽的感觉。要使雨景成为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写人叙事淡化处理,使文章意境优美,情味深沉。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写景要清新、淡雅;如有对话,则要简洁、隽永,写出抒情味。

作业布置。以“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对“雨”进行正面与侧面描写;2、把雨与人结合起来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3、不少于。

板书设计。雨。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景情交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秋天的雨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 丰收的景象 深秋中的各种动 植物准备过冬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秋天的雨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1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 读中积累 读中迁移。2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修改说明

秋天的雨 一 激趣导入 师 老师知道同学们是一群会读书 爱思考的孩子,也是一个个猜谜语的小能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小谜语,看谁的小脑袋最敏捷。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全不见。雨 师出示多 课件。同学们真棒!瞧,春雨使者,夏雨天使,冬雨精灵向我们走来了。出示ppt 春天的雨像一位报春的使者,用温柔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