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内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按一定顺序来写作。
3、在习作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习作前的准备:
略读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及同步作文上的《爱你,爱你,中国字》、《长城和运河》、《徽州天井》,《对联的传说》、《杜康酒的故事》、《贴门神的由来》、《元宵节赏灯》从不同的主题内容与文学形式为学生提供生活与情感的积累。
搜集传统文化的实物、**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习作指导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枞阳县城,有一处文化景点十分著名,你知道是哪儿吗?(汉武文化生态园)
你在里面看到过哪些传统文化呢?
预设:生:我见过石壁上有“名人肖像、名人简介、名人名言”,还有十二生肖石雕,就像真的一样。
生:我欣赏了各式各样的亭台楼阁。
生:我看过舞龙灯。
生:我听过老爷爷拉二胡、说相声。
生:我春游时还在那放过风筝。
2、教师总结,引入主题。
课件欣赏)配乐述说:中华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有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质朴独特的民居,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有瑰丽的民间工艺,瞧,那精美的剪纸,传神的陶瓷,精致的刺绣,火红的中国结;还有古老的民族艺术,有优美婀娜的孔雀舞,精彩纷呈的戏剧,栩栩如生的国画,挥洒自如的书法,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很多!在枞阳汉武文化生态园里,我们见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个侧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走进“传统文化”,去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去写一写你最想告诉大家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吧!
二、回顾作前准备历程,布置教室。
1、这两个星期以来,你们都准备了写什么呢?
1)读了一组文章;(2)学了一门技艺;(3)搜集了实物、**、资料。
2、用搜集的实物、**布置教室。完成后谈谈感受。
三、分组交流,拓宽思路。
1、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传统文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
预设一:民间工艺,剪纸、编织品(竹席、箩筐等)、十字绣等;
预设二:民族艺术,黄梅戏、书法、对联、绘画等;
预设三:风俗习惯,传统节日、舞龙灯、建房上梁、喝满月酒等;
预设四:中华美食,大闸蟹、元宵、饺子、粽子等。
2、结合你所搜集的材料,分组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3、选取代表,全班交流。
民间工艺组:剪“喜”字,介绍剪纸工具,剪纸程序剪纸起源、象征意义,著名的剪纸工艺品,所获的荣等。
民族艺术组:展示书法,介绍文房四宝、历代名家名作等。
风俗习惯组:展示**,介绍各个传统节日的日期,重大活动,相关传说,相关诗词等。
美食组:说美食的制作过程,美食的传说,美食背后的故事等。
四、典型引路,指导写作。
在交流的基础上,选择同学们最感兴趣,也易于写作的传统节日进行指导。
1、如果写传统节日,你准备写哪个节日呢,先拟个标题。(如,《话说春节》、《欢乐中国年》、《粽叶飘香》、《过中秋》等。)
2、指导整理资料。
如果你写端午节,你可以选择哪些材料呢?又如何安排这些材料?
端午节的由来,有关节日的传说。
端午节中的重大活动,重点介绍包粽子、赛龙舟等。
端午节的其他习俗,简要介绍插艾叶、挂香囊等。
简述过端午节的感受。
3、教师读例文,学生进一步领会写作的方法。
4、自主构想写作内容,再在小组口述作文,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五、独立写作,个别辅导。
六、片段品析,完善习作。
1、出示评改要求,明确修改目标,评改要求:
1)是否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组织内容的。
2)表达是否清楚、有条理。
2、选出评改范例,集体评改。
3、同桌互读互评,学生自改习作。
七、交流习作,丰富了解。
1、 你对哪个小组的作文感兴趣?那就走进他们,去了解一下吧。
2、 每组评选出最有特色的习作,准备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附:精彩开头: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就叫中国……”元宵节的傍晚,我早早吃过晚饭,哼着歌儿,蹦蹦跳跳地来到街头,**“罗汉龙”和“苍老舞”。
提到民族文化就不得不提一提京剧中的脸谱。那脸谱真是五颜六色。看!红的、白的、蓝的、绿的……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精彩结尾:瞧,东兰壮乡的童节多有趣!它表现了壮乡人民对下一代的热心关怀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这节日不但有趣,而且多有意义呀!
愿洛阳的杜康酒像幸福泉流入千家万户,像友谊泉流向五洲四海。
又到粽叶飘香时。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还有端阳、午日、艾节、端。
五、重五、夏节等诸多美丽的名称。提起端午节,人们都能够说出个一二,比如龙舟、粽子、屈原。相传在2300前,爱国诗人屈原见楚国整治腐败,便积极向朝廷主张联齐抗秦,但楚王不听劝告,反而听信谗言,对屈原进行打击**,眼看楚国将亡而自己无力挽救,在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逆境中,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湖汨罗江自尽。
殉难后,楚国人民极为悲痛,当地老百姓怕鱼虾伤害屈原,便从四面八方划船而来,将用糯米包裹的粽子投入水中。后来,民间便有了端午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以此纪念爱国者屈原。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
龙舟赛事喜洋洋。五月五,食五黄,天中五瑞虎称王。钟馗挂在大墙上,蝎子、蜈蚣无处藏。
”想起这首童谣,不觉又回到童年。在农村,记忆中的端午节,是个盛大节日。不仅是纪念屈原,更是人们祈福驱邪的盛会。
首先,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大事,奶奶历来是亲自操办。她惯于包白糯米粽子,偶尔也会加红枣什么的。奶奶包粽子一丝不苟,先取上好的粽叶,提前一晚上煮好,洗后浸在冷水中备用,糯米也要提前一小时洗净,再滤干。
准备工作完成后,奶奶就会端坐在小凳子上,专心致志的包裹起来。先插两片粽叶,挽成锥形,再取糯米灌入,用大拇指一点一点压紧,灌满米后,用粽叶裹好,最后用她那枯瘦的手抽出一根泛着麦色的禾杆草扎紧,一个别致的粽子就这样诞生了。奶奶把包好的粽子端到灶台上,用爱怜的目光将宝贝们看遍。
开始煮了,我和哥哥帮着烧柴火。锅里热水沸腾,白气直冒,粽子味儿一阵盖过一阵,直到满屋飘香,我们咽了满肚子口水时,奶奶才允许粽子们出锅。看那绿叶粽子,一个个裹着如梦似幻的白雾,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我小心地剥开那层清香的绿衣,蓦然出现的是无瑕的白璧,动人的玉体。插上两支筷子,蘸点白糖,举到嘴边,轻咬一口,那个甜蜜的味道,那个软软的口感,令人难忘!
赛龙舟是端午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早在唐代张建封的《竞渡歌》中就有描述“五月五天晴朗……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家乡的赛龙舟的场面颇为盛大,一大早,大家都从四面八方赶来,长河边挤得水泄不通。
两条扎着龙头的船,分为黄队、红队比赛。水手们个个精神十足,他们拿着桨,奋力地划。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卖力的敲着鼓点。
“加油、加油!”场外的观众群情振奋,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助威声,水手们听了,更加地使劲。比赛的结果不论输赢,大家都很高兴。
关于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门沿上插艾叶、菖蒲用来辟邪;吃咸鸭蛋、喝雄黄酒用来健身;小孩挂香囊、佩戴红丝线用来保护。五月的农村已呈丰收景象,于是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还有桃子、炒蚕豆、新豌豆可以解馋。
民间还因为端午节天气变热,百虫活跃,有焚苍术、白芷驱毒虫秽气等习俗。
如今,又到端午节,又是粽叶飘香的季节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奶奶包粽子的往事,又想起赛龙舟的热烈场面……
习作教案 三年级上册
执教者 余汉蓉。教学目的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本次写景习作帮助孩子整理出观察的方位顺序,指导学生有序 细致的观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增加习作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内容 写一处自己去过的地方,把这个地方美在哪儿,什么景色吸引人写清楚。课前准备 多 课件。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日月星...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
三 明确要求,确定内容。1 确定内容。2 内容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 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和小朋友一起玩拉 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仔细想一想。3 交流构想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做内容,拓展思路。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内容。我们什么都可以写。只是在动笔的时候要想得更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
习作3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观察插图,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图上景物,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读懂例文,引导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 好句子。教学重点 明确写景物要有顺序,要抓住特点。教学难点 有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教学准备 1 课文教学演示文稿。2 布置学生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