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后反思

发布 2020-11-16 17:54:28 阅读 2371

2019-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后。

反思。10月21日下午第二节课,终于上完了《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节课。之前高度紧张的准备,上完之后仍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松,而是更加地高度紧张。大脑一片空白。

今天这个反思也是在看了录相后写的。上完课后,我向几位听课教师了解情况,有老师说一点都看不出我紧张,其实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有点紧张,之所以他们没看出来,原因有三个,一:在自己从教的这四年多里,通过多次上公开课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应对方法;二:

通过平时经常参加听课教研活动,脑海里对优秀教师上公开课的教态、教法以及组织教学有一定的印象。三、上课时一直给自己心里暗示,告诉自己一定要保持镇定。

虽然做了以上几点准备,还是没有让自己的课堂发挥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这源于自己的不自信。上课之前我很仔细的看了参赛名单,不是科班出身的专职教师就是课上得不错的兼职教师,这让我在心里多少少了些底气,因为去年的那堂展示课与他们着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虽然那次课后自己在课堂组织上,在教学语言上下了些功夫,也比去年的自己进步了些,但仍然心虚的很。

那么这堂课我对自己作这样的评价:首先好的方面,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有所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比原来丰富,课堂教师情感比较投入,教学上不是教教案,而能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堂具体情况组织实施教学。不足的地方:

信心不足,课堂上忙**错,比如这节。

课有些教学课件没能充分的运用。在时间把握上还不够准确,提前了一分钟下课,而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测量水平拉动文具盒的力”实验没有做。

测量力的大小。

一、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二、教学重点:了解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秤。三、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钩码一盒、长条形的硬纸板、橡皮筋、弹簧。

3、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模型。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弹簧测力计测力原理1、激趣游戏:拉弹簧。师生问好后,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生:弹簧师:玩过吗?生:玩过。

师: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玩玩弹簧,玩的时候注意看它有什么变化,比比谁的发现最多?

学生玩弹簧)2、汇报结果:

1)能拉长(2)能压缩(3)能弯曲(4)能复原。

5)受力大,伸长长;受力小,伸长短。

师:也就是弹簧受的力越大,伸长的越长,是吗?

学生认可,教师板书:受力大,伸长长;受力小,伸长短(板书)

师:因此根据弹簧有这样的特征,聪明的人类啊!就设计出了一种测量力的仪器,(板书,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来测量力的大小。

(面向学生说到波浪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谈话:

1.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弹簧测力计,书中就给我们介绍了四种测力计。好请同学们翻到书的77页。(板书认识测力计)

2、ppt课件出示各种弹簧秤**书中这四种,何老师也带来了其中的三种,同学们看,能不能叫出名字?第一种,我们把它叫做(平板式弹簧测力计)第二种他的名字叫做手柄式弹簧测力计。第三种,同学们看老师手上的这个,他的形状像什么,圆桶形状,对,它就叫做圆筒弹簧测力计。

最后这种,(叫条形盒弹簧测力计。)虽然有这么多款式的弹簧测力计,但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测量力的大小。3.弹簧测力计由那几部分构成?

各个部分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结合书和桌上的弹簧测力计在组内讨论解决这个问题。(板书构造和作用)

师: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我?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多**打出弹簧称**)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弹簧测力计?他们由那几部分构成?

(学生回答,评价很会观察)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呢?你知道那个部分就说那部分?(点击部位)弹簧测力计:

提环(便于手握)、指针、(指示物体力是多少)刻度板(读出力的多少)、挂钩(挂测量的物体)、弹簧(用伸缩来表示力的大小)

5.认识单位、测量范围(最大、最小量程)师:刻度板上都标着什么呢?

生5:上面有“牛顿”(板书:牛顿n)

师:“牛顿”是力的单位,为了纪念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国际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英文字母“n”表示。师:同学们,指针的右面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克力”。“gf”(板书:克力gf)

师:它是我们生活中常用来表示重力的单位。那么“牛顿”和“克力”两者之间都有什么关系呢?

生:1牛等于100克力。

师:刻度板上一大格表示多少牛?

师:你再看一看这个刻度板的一小格代表多少牛?合多少克力?小格代表0。1牛,也是10克力。

师:真是这样吗,其实100克力是0。98牛,相当于1牛,小学里为了方便计算和测量就把100克力看作是1牛了。

生:老师,你看这个刻度板上,两边的刻度都是不一样长的,你看牛的这边少一些,克力的这边多一些。师:观察的真仔细)

生:我发现了刻度板上还标着“500克力”

师:刻度板的下面还标着5n,这表示什么呢?)师:这表示什么呢?

生:所测量的物体不能超过这个500克力,超过的话就会损坏测力计。

师:那么我们测量的物体都必须要控制在5牛(以内)。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我们再来总结一下结构。出于ppt让一名学生复述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从自由感知弹簧测力计的外部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感性的层面全面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外部构造。)

6.师:刚才咱们认识了弹簧测力计,现在就来做一个热身练习吧认读练习(ppt出示测力计,请学生读数)(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感受力、估计力。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弹簧测力计的外部结构和测力原理,也学会了读数。接下来,我们先来感受一下,1牛顿的力、3牛顿的力、5牛顿的力分别有多大?

生两人一小组,体验一下1牛、3牛、5牛的力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拉一牛的时候比较轻松,拉3牛的时候有点费力,拉5牛的时候很费力,都有点拉不动。

师:说的真好,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能估计一下这个苹果有多少牛吗?生:2牛,1。7牛,200克。。。

)体验先估计,再测量的过程。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苹果所受到的重力大约是3牛。(教师称量苹果,请3名学生代表上台**)

师:那再估计一下这个钩码所受的重力有多大呢?生:0。3牛,0。6牛。。。

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器材员来领一下。测完了,马上告诉我你的答案。(生独立测)

师:按顺序汇报一下,(教师罗列数据:0。

5牛,0。6牛,0。5牛,0。

7牛,0。33牛,0。45牛,0。

8牛,0。5牛,0。5牛)3)分析谬误,得出正确测量方法。

师:老师告诉你们,其实我给你们的钩码所受的重力的大小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同学们测出来的数据这么不一样呢?分析一下数据(调零、读数、范围)生1:可能是弹簧老化了。

生2:可能是指针没有指到零就去测了。

师:那我们请差距最大的两个组来看看他们的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有没有都指在零。

生:没有。师:那怎么办?

生:想办法调整到零的位置。

师:那我们呆会测的时候,一定要把指针调整到0的位置。还有其他的原因吗?生:可能是看的时候,没有看准。师:那么怎样看,比较好呢?

生:我觉得眼睛的视线和指针相平。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总结一下,再来回顾一下,在测量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一,指针是不是已经指向了0,二是指针与视线要相平。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拿来测量呢?生:不能。

师:那么在测量的时候,应该还加一条。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最大测量数量。(师引导总结,pp出示正确测量方法)

师:那怎样做才不会超过呢?那就应该先去估计一下,再进行测量。(强调:在测的时候,先估计,再测量)(板书:先估计,再测量)

4)实际测量。

师:2人一小组,1个人负责测量,另一个人负责记录,可以测量老师给你提供的物体重力也可以测量自己身边物体的重力。好,开始。(生学生2人一小组完成。)5)汇报记录。

请学生到展台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

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记录结果,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吗?生:通过几次测量,我估计的越来越准确了。

师:你们看估计的和实际的相差的还比较多,那我们课外再去锻炼一下,相信你的估计能力会更出色。

这是一个让学生经历力的量化过程。为了让学生科学规范的使用弹簧测力计,先让学生尝试测量50克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从汇报的不统一的数据中,分析出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并安排了测量自己带来的物品的活动,加深巩固学生使用的方法的掌握。

)用弹簧测计测量物体重力大小的记录。

测量力的大小教后反思。

10月21日下午第二节课,终于上完了《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节课。之前高度紧张的准备,上完之后仍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松,而是更加地高度紧张。大脑一片空白。

今天这个反思也是在看了录相后写的。上完课后,我向几位听课教师了解情况,有老师说一点都看不出我紧张,其实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有点紧张,之所以他们没看出来,原因有三个,一:在自己从教的这四年多里,通过多次上公开课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应对方法;二:

通过平时经常参加听课教研活动,脑海里对优秀教师上公开课的教态、教法以及组织教学有一定的印象。三、上课时一直给自己心里暗示,告诉自己一定要保持镇定。

虽然做了以上几点准备,还是没有让自己的课堂发挥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这源于自己的不自信。上课之前我很仔细的看了参赛名单,不是科班出身的专职教师就是课上得不错的兼职教师,这让我在心里多少少了些底气,因为去年的那堂展示课与他们着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虽然那次课后自己在课堂组织上,在教学语言上下了些功夫,也比去年的自己进步了些,但仍然心虚的很。

那么这堂课我对自己作这样的评价:首先好的方面,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有所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比原来丰富,课堂教师情感比较投入,教学上不是教教案,而能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堂具体情况组织实施教学。不足的地方:

信心不足,课堂上忙**错,比如这节课有些教学课件没能充分的运用。在时间把握上还不够准确,提前了一分钟下课,而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测量水平拉动文具盒的力”实验没有做。

附送:2019-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后反思。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设计。周世春。教材简析 测量力的大小 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力,本课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原理 使用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大小。在测试操作中掌握技能,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测量力的大小 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力,本课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原理 使用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大小。在测试操作中掌握技能,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 ...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测量力的大小 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力,本课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原理 使用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大小。在测试操作中掌握技能,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