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科版 上册

发布 2020-11-08 11:03:28 阅读 8433

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单元分析 这是一个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内容,也是环境主题的重要内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越来越开阔,随之而来的是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广泛,问题的深度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对人与自然、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会越来越感兴趣。学生会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奥秘,揭示其中的规律,这会更加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成就他们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探求因果关系是人的天生的欲望,学生也不例外,**现象背后的规律,是每个具有好奇心的孩子的必然行为,生物和环境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学习,是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一个个常见的现象,经历一个个有意义的科学**活动进行的,使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天然的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体会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为此,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有结构的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希望学生藉此建立起一种正确的生命观、环境观。

本单元侧重研究生物体与无机环境的关系,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学生能够对生物的特征和行为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让学生学习用简单的控制实验的方法获取相关的事实,用图画和文字记录动植物的特征,用详细的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的必要性,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交流的技能。

整个单元的教学由 10 项活动组成,教材没有采取以往以逐一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法,而是直接从实验入手,让学生研究阳光、温度、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尽管这样的研究种子的活动已经在前面出现过,但是学生在这里经历的是比较严密的一整套控制实验的过程,这对学生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的训练是很有帮助的。学生经历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观察记录控制条件下的种子发芽过程和整理分析实验结果三项活动,从中了解绿豆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方法。

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基础上,教材接下来以秋冬季的生物开始,展开对动植物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具有哪些基本生活需要和生活环境的调查。其中对 6 种常见生物进行跟踪观察,一直持续到冬季,这是一项长期的观察活动。教材还以蚯蚓和鱼作为典型,进行建立栖息地的模拟研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单元的后面三项活动:观察到了哪些特征;原来是互相关联的;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让学生汇集、整理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结合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梳理学习过的知识,建立起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并将这一认识扩展到对人类的生活环境的认识上,从而强化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绿色环保意识。

单元目标。1.经历“种子发芽实验”,从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选择控制条件、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按照计划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完整过程,懂得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意义。

2.经历跟踪观察动植物的过程,培养长期坚持观察的毅力。

3.经历建立动物栖息地的模拟实验过程,学习研究动物的方法,提高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4.梳理生物的观察资料,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深化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等重要观念的理解。

5.通过对动植物的研究,明白栖息地对生物和人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6.通过阅读或讲解科学家的事迹,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苦性和存在的价值,给予学生以科学精神的熏陶。

单元教学建议。

1.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要始终贯穿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观点,始终贯穿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意识。学生通过一项项的活动,进一步发展他们对生命的认识。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生物和环境关系的机会,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沿着学生问题的箭头不断地探索下去。

2.要联系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不要认为当地的条件不够,或者与教材上的设想不同而放弃实际操作的机会,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如蚯蚓和鱼的栖息地也可以用其他的动物来代替,代替的动物最好是当地常见的动物。

3.可以在教室里或者实验室里建立一个研究生物栖息地的环境,帮助学生学习。

4.本单元对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资料和数据是重点要求的,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知道如何看待数据、尊重数据、引用资料、鉴别资料,并使自己的结论更加接近真实,更加接近事实。

5.关于控制实验的研究,教师最好自己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补课,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实施这方面的研究。

6.运用好科学家的故事,进行科学史和科学精神的教学。

课时安排 (共12课时)

始业教育(1课时)

1、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课时 2、种子发芽实验1课时

3、从实验中获得信息 1课时 4、秋冬季的生物1课时

5、动物的栖息地 1课时 6、建立栖息地1课时。

7、记录动物的特征 1课时 8、观察到了哪些特征1课时

9、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课时 10、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 1课时

第一课时始业教育。

第一课时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讨论人类的栖息地

许多学生会认为家是我们的栖息地。家这个生活空间,能满足我们的各种生活需要吗?显然不能。

这一部分设计,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讨论,通过讨论了解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教材上有两幅图,一幅是“我们的家”,一幅是学校里的教室,希望引起学生讨论。我们在家里、在学校里进行哪些活动?家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

学校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显然家和学校只能满足我们的部分生活需要,我们的衣服、食物、水、各种生活用品,都是从家以外的地方来的。那么,家是什么呢?

教材的图上,表现了“家”外漫天风雪,家相当于“避难”的地方。由此引出“**是我们人类的栖息地?”的问题。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我们的食物、衣服、外出时搭乘的交通工具以及所用的生活用品,不是来自于我们的家,而是来自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人类和动物不同,不是从范围不大的“周围环境”里获得生活需要的各种物品,由此可知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栖息地,地球只有一个,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第二部分:比较植物、动物、人的生活需要

这一部分是对这个单元的进一步整合。通过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动物、植物、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环境,都要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学生要分别找出动物、植物、人的生活需要,并加以比较,由此可以发现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其他的生物和生存的空间等,是一切生物共同的生活需要。

需要比较的最后一项内容是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不同之处。这项比较只要求选择气候这一项环境因素进行具体的比较。

植物怎样适应气候环境?动物怎样适应气候环境?在“秋冬季的生物”一课的学习中,已经进行过观察,所观察到的事实可以作为比较的材料,凤仙花冬季枯死,用种子度过冬季延续生命;菊花的地上部分冬季枯死,用长在地下的根度过冬季;杨树用落叶的方法度过冬季;鸡、鸽、猫、狗用换一身新毛的方法度过冬季;冬天缺乏食物,有些动物用冬眠挨饿的方法度过冬季。

人怎样适应冬天的气候环境呢?可以加穿衣服,提高室内的温度……冬季缺乏新鲜蔬菜瓜果,人可以为植物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它们生长,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以上的比较是事实层面的比较,还可以指导学生对事实作简单概括——人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帮助自己适应环境。

教学目标: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言条件;

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能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

教学难点:会提出种子发芽实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

1. 引导学生阅读p1上的文字。

2. 谈话引入。

师:“上学期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还记得种凤仙花吗?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好吗?”

二、**内容:

1. 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 让学生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

2) 归纳学生所说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板书: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

3) 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说说可以改变什么条件?(板书:

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

温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

2. 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让学生通过下面五方面进行讨论:

1) 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做?

2) 你猜想做的结果会是怎样?

3) 像你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

4)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 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知道?

3. 确定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

1) 小组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2) 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研究。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实验计划。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查找有关种子发芽的资料。

1.资料查找:**人在哪些方面可以改变环境,使人类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 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 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文峰小学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4年月日。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由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极其变化 运动和力 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 通过 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 蚯蚓的选择 研...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建高塔》教科版

建高塔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物体都有稳定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的认识,也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问题。本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为起点和归宿,中间用塑料瓶做实验和制作 高塔 来 物体稳定性问题。学习的过程为 推测 探索和制作 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