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 3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1-16 11:26:28 阅读 8056

3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了诗意,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2)了解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3)能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心情。(4)领会到了这首诗“寓问于答”的特色。

5)能根据诗意,发挥想像,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作者的心情,能根据诗意,发挥想像,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心情,领会“寓问于答”写作的特色。课前:

投影出示课文插图,配以古琴**,渲染气氛。课中:一、提示课题。

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一定已经知道了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一首古诗,诗题是——寻隐者不遇。诗题中的“寻”是什么意思呢?“隐者”是指古代那些有才华、有志向的人,由于某些原因而隐居起来,不问世事的人。

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是“隐者”呢?“不遇”是什么意思?现在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了解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贾岛,谁是他的“粉丝”呢?学生交流自己对他的了解你。

引用作者自己的诗评价。贾岛有一首诗这样写自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三、理解诗意。

1出示诗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同座的同学可以小声地讨论。

2指名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

3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在松树下的对话。在理解和解说诗意的时时候,我们会发现诗句中缺少了些什么。究竟缺少了什么呢?出示填空题: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思考: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把问句写出来?

所谓“寓问于答”,它并不是“不问”,而只是不把问话内容写入诗中。关键在于把问话内容寓于答话之中,使读者可从答话里体味和推导出所问的内容。如果把问和答都写进诗中,不仅没有必要,还很罗嗦。

“寓问于答”,可以使诗句变得简练而耐人寻味。这正是作者的巧妙高明之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这种“寓问于答”的妙处。

四、体悟作者的心情。

1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心情怎样呢?出示填空题:

读诗句,感受诗人的心情,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寻隐者不遇》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寻隐者不遇 语文教案。1 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 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

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寻隐者不遇3教案苏教版

2019 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寻隐者不遇3教案苏教版。设计思路 古诗字句凝练传神,意蕴深远悠长,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认真品味,用心揣摩细心领悟诗中蕴含的浓浓情思,同时让学生学会在质疑 交流中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3课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

甘肃省临泽县城关小学马维平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2.结合体会古诗表现的美好意境。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现的美好意境。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词卡 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长大想做一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