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1-07 08:54:28 阅读 9370

第二单元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数的运算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在全册乃至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 结合具体的情境,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加强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好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乘法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打好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2.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在分步解决“求比的情景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算理的**和算法的形成。

本单元课时数:

信息窗1 第1课时总第( )课时。

课题:集体舞——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第1个红点及自主练习1-3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体会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结合学具操作掌握口算方法。

2.经历**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共同探索,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及算理。

教学难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小棒。

预习要求:一、 复习整理:

1.口算:3×5= 4×8= 9×8= 10×5=

2.整十数的意义:30 50 70 80 100

3.将以下加法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预习新课:

1.观察信息图,找出里边的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3.用小棒摆一摆**20×2表示的意义,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学校里为了提高同学们身体素质,增强锻炼。举行了校园舞比赛,下面我们在光明小学集体舞中学习数学知识。

2.出示情境图,通过你昨天的预习,根据情境图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1)解读信息。

同学们正在围成圈跳舞,三(1)班跳舞的同学分2组,每组20人;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2)提出问题

根据上面的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合作**,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2.完善问题:将信息和问题合起来描述。

三(1)班跳舞的同学分2组,每组20人,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 :

1)要求“三(1)班跳舞的一共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预设:

学生列式时可能有这两种列式方法,都要表示肯定。但是要让学生明白列乘法的简洁性。

2)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求2个20是多少,要求几个几就要用乘法)。

算式:2×20=

4.计算结果:

1)猜想:20×2=40(人)

2)验证:.学生先自己**计算方法,再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并总结。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发现2捆小棒(每捆10根)共20根,摆这样的2份就是2个20相加,一共是40根小棒;

方法二:根据乘法的意义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20×2表示2个20相加,即20+20=40;

方法三:把20看作2个十,2个十乘2得4个十,4个十是40.

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算法,借助学具理解算理,并多次让学生说出算理。

完善问题,通过计算验证得到20×2=40(人)

6.迁移练习:

1)如果跳舞的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20人,一共有多少人?4个小组、5个小组呢?

2)列式:20 × 320 × 420 × 5 =

2个十×3=6个十 2个十×4=8个十 2个十×5=10个十。

3)计算结果: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详细说出计算的算理,发现比较简单的方法。

4)优化算法:

7.总结算理梳理算法。

三、巩固练习

比一比,算一算:

四、课堂检测:1.口算大王:40×6 4×40 20×8 50×3 7×20 9×50 60×5 8×50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0 ×2= 40(人)

2个十 ×2=4个十。

第2课时总第( )课时。

课题:跳集体舞——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第2个红点及自主练习6-10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算理;

2. 经历学具操作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明确笔算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积极参与共同探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及算理。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准备:教具:多**课件。

学具:小棒或方块

预习要求:1. 根据上节课的预习要求,观察情境图,提出有关本节课的相关问题。

2.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摆一摆或是画图的形式**出12×3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 回顾情景,出示问题:

1.谈话:昨天咱们**了学校的集体舞表演,同学们根据情境图提出了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再来继续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的问题。

2.出示问题:

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 合作**,解决问题:

1.完善问题:将问题和相关的信息合起来完整的说一说。

2.列式:1)怎样列式?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

2)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样列式?

列式为:12×3=

3.**计算结果:12×3等于多少呢。

1)猜想:12×3=36

2)验证:方法思考

12×3到底是不是等于36呢?我们需要验证一下。用什么验证合适呢?(引导学生说出小方块或小棒。)

2 动手操作。

为学生准备小方块或小棒学具,引导学生用学具表示三(2)班跳舞的人数。要求:摆的学具能让人一眼看清3个组,每组12人,一共多少人。

4.算法**

1)自主**

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得到计算12×3等于多少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口算、小棒摆一摆、竖式计算等。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展示

交流中让孩子结合学具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意思。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下面情况:

1 根据乘法的意义想12×3就是表示3个12相加,即12+12+12=36,或写成竖式:

2 用学具摆一摆。

用小棒或方块摆,先将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

竖式1:三个竖式。 1 21 03 0

竖式2:一个竖式,先用十位乘一位数,再用个位乘一位数,然后把两个积相加。

竖式3:一个竖式,先用个位乘一位数,再用十位乘一位数,然后把两个积相加。

竖式4: 1 2

3)对每种方法都加以表扬和鼓励。对比分析:根据同学们所汇报列竖式的方法,仔细观察各种算法,看它们有什么联系。 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竖式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梳理

评价各种竖式计算方法。

5.小结:让学生明确说出2×3=6表示2个一乘3等于6个一;1表示1个十乘3得到3个十;3个十加6个一等于36

完善问题,得到问题的答案:3×12=36(人)

6.试一试: 1 2 3 2 3 4 2 4

7、拓展延伸:你会计算4×21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可以选取两种不同的竖式进行展示交流,在对比中体会交换因数的位置列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小结:可以先交换因数的位置,再计算。将数位多的因数作第一个因数,这样乘起来比较简便。

小练习:3×31= 4×22=

三、 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

四、 课堂检测:

3.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2×3=36(人)

青岛版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 教学设计。北庄中心小学陈艳。一 教学资源分析。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 是青岛版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五 可爱的学校 中的第二个课题。本课题主要以指导学生调查除了老师外,在学校里工作的人的具体工作,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的成果汇报展示,逐步感受到在学校工作的人们为大家所作的贡...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南陈小学2014 2015学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总第 课时。新授课 课时。复习课 课时。南陈小学。潘思生。2014年月。第二单元备课。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富饶的大海 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富饶的大海为主要情境,分5个信息窗,从出海归来 养殖海产品 加工海产品 销售海产品...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 第二单元地球的外衣。一 单元分析。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了解和认识大气层是非常应该和必要的。本单元就是以 空气在 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 活动的过程,体会和认识到空气的有关性质及其对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另外,学生对自然界中的风虽然已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