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
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
作者在第。
三、四行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教学理念】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本节课中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去体现教学时自主、合作、**的新理念。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世界,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反思】暮江吟》:
暮江吟》这首古诗,是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写,展现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如下的学法步骤:知诗人,破诗题;懂字义,解句意;体诗境、悟诗情。大部分同学通过学习理解了诗意,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从总体上讲我还比较满意,自己觉得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
一、在破诗题、介绍完作者后应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这节课上我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缺乏激励性,有时还不及时。
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朗诵古诗的时间不充足,应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题西林壁》: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以便于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由于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没想到,学生回答地让我惊讶!他们说出了很多连我都没发现的例子,我不得不称赞他们的观察力,我顺势又提了个问题:
通过学习了古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他们回答地也比较到位。通过这样的学习,从而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体会诗中的情和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而且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我认为在教学古诗时,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去读去感悟,效果较好。
整堂课用“赏美景、品名诗”这条线串起来,这样活而不散。在这堂课中我还做到了个性化朗读和多元化感悟,使得学生更能品出“诗中有画、诗中有歌、诗中有理”的韵味,实现了学习目标。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2.在处理教学难点时,有点急于求成。在前两句诗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明白“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但要他们谈谈学习古诗后有什么启发时,学生思维转不过来,于是我直接点拨,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心里担心着时间所剩无几了)。其实,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最后的拓展阅读完不成的话,可以放到课后。
雪梅》:通过这节课,我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1.颠覆了诗歌教学的单一模式。
传统的诗歌教学就诗教诗:揭示诗题,了解诗人,读通诗歌,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歌。教学方式呈单线形,模式化,而我认为我这堂课视野宽阔,以梅花为主题来重新构建课堂。
从历代诗人吟咏梅花的诗句入手,体会梅花的色香味以及内在精神,展示了较为广阔的梅文化背景;然后再切入文本,解读文本。所以这堂课不能简单地归为工具性或人文性,我觉得更是一种文化性。
2.提升了诗歌教学的审美艺术。
意味着创新,本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细节乃至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经过教师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的清新亮丽。例如诵读诗歌的创新艺术——师生接读,反复引读,前后回读,创设情景地读,步步升华地读,诗意浓浓,回味无穷。再如教学流程的设计艺术——由梅花的外形到内在品质,由梅花到像梅花一样的人,再由梅花的主人到读梅花的学生,最后由梅花魂扩展到民族魂,一气呵成,艺术无痕。
再看整堂课的教学节奏——该艳则艳,该淡则淡;能简则简,当艳不让;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就像一幅墨梅图,素雅中透出幽香,赏心悦目,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9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 文字说明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下邽 现在陕西省渭南县 人,著名诗人。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是他诗论的纲领,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早期多作讽谕诗,如 秦中吟 和 新乐府 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 琵琶行 也很有名。著有 白氏长庆集 苏轼 字子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暮江吟 重在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美景 题西林壁 重在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 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思考问题 雪梅 借助雪梅之争,暗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之意。教学本课,重在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透过诗句走进古诗描绘的意境,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