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3首》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0-15 05:08:28 阅读 4742

《暮江吟》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以往语文作业仅局限于一抄(抄生字词),二答(答课后习题),三背(背指定篇目),外加令人头疼的命题作文。如此单一,枯燥的作业反而降低了训练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彻底减去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讲究技巧精心设计。力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技能的训练为一体。教完《暮江吟》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吟诵古诗,任选以下一题进行练习:

1.画;试着画出诗中的“新月夜露图”(即插图外一幅)。

2.唱:配上你熟悉的旋律唱唱这首诗。

3.说:展开想象,对别人描绘一下诗中的景色。

4.写:续写“有一天傍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漫步江边……”

这样的作文,一改以往一课一练、一刀齐切的呆板、生硬,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调动了学生的各项素质、技能。四项选择看似要求颇多,但因为针对不同方面,学生各有对口,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反而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画: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唱: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增添审美的情趣。

说: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个性发展。

写:检验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准确表达、习作的能力。

这种作业形式活泼好奇,内容富有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提高创造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无论哪一项作业,认真完成后都可以做到:既能理解古诗也能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还能体会到诗的美好境界。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吟”是什么意思?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范读。、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习后两句诗。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齐声朗读。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

“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

“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

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教学内容: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习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

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习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部编版教材《古诗3首》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设计。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 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默写古诗。4 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教学重 难点。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

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3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 古诗3首 教课方案。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1 达成并检查预习任务。2 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 题西林壁 3 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觉 学到。的察看方法与别人沟通。教课要点 指引学生赏识古诗文并仔细领会含有人生真理的的诗...

部编版教材四年级小学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 呼风唤雨 依赖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洞察 探索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 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3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