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秋天》教学设计 李磊磊

发布 2020-10-15 15:02:28 阅读 1549

明光市邵岗中心小学李磊磊。

教学目标:1、认识“秋、气、树”等10个生字和人字头、口字旁、木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和儿化音,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一)听儿歌猜季节。

1、ppt出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这是哪个季节呀?

2、ppt出示:“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片,香山红叶红满天。”这又是哪个季节?

二)初步感知秋天变化。

1、当我们看到红叶满天的时候,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从哪些知道秋天来了?

预设:1)秋天我们的衣服穿得多了。

2)树叶都黄了。

3)天好蓝。

2、同学真了不起,这么会观察秋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课文吧!

二、认识课文、初读课文、多样识字。

一)认识课文。

秋天》是课题,下面是课文内容,那么,双横线里面是什么呀?

田字格里呢?

二)初读课文。

1、认识了课文,再来看老师写课题。(板书:1、秋天)“秋”是一个生字,但是我们可以拆开来看,左边是一个“禾”,右边是一个“火”,“禾”“火”在一起就是“秋”。

再写个“1”,表示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呀?

2、指名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三)多样识字。

1、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第一封信。(ppt出示:请小朋友们圈出双横线里的生字,再读准生字的音哟!)拿起笔,在文中圈出来吧!

1)读双横线中的字。

2)**车读。

3)齐读。2、认识偏旁部首。

1)ppt出示:会个 (人字头)

你发现了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它们呢?

2)ppt出示:叶 (口字旁)

3)ppt出示:树 (木字旁)

3、儿化音和“一”的变调。

ppt出示:凉了黄了来了叶子那么。

1)你发现了什么?(轻声)

2)指名生读、齐读。

ppt出示:凉了——天气凉了。

黄了——树叶黄了。

来了——秋天来了。

叶子——一片片叶子。

那么——那么蓝那么高。

3)指名读、齐读,师示范读。

ppt出示:一群一片片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你发现了什么?(都有“一”字)

4)师示范读儿化音,指名生读、齐读。

字音我们已经读准了,词我们也读好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自己读读课文吧!

三、学会标段,再读课文。

一)学会标段。

大家再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发现了每一小段前面是不是都空出来啦?空了几个格子呢?(我们把这样的每行前面空了2个格子的一段就叫做“自然段”)

二)再读课文。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逗号、句号教学,师师范读,指名生读、齐读。

2)看图说话。

ppt出示: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春天到了。夏天到了。

冬天到了。3)句子辨析。

ppt出示:

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生读。

2)配图读、齐读。

ppt出示:一会儿……一会儿……

3)指名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4)齐读第二自然段。

3、教学第三自然段。

1)感叹号教学。

2)师师范读,指名生读、齐读。

4、整体读课文,配乐读、随堂背诵。

4、拓展阅读。

同学们,秋天的美景让我们深深陶醉其中,下面,老师带来一首小诗,请你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

秋叶飘飘。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

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

部编版一年级秋天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导入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先来观赏一 片吧!用你们的小眼睛 仔细看,小嘴巴要学会 闭起来!2 秋季美丽景色的 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3 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相机板书 秋天 4 认识 秋 小朋友们看,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生字,出示 ...

部编版一年级秋天教案

篇一 2016年秋部编版一年级 青蛙写诗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年级 一。年级。科目 语文。教师 清自己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4 多种形式读文。先同桌互读纠错,再组内赛读,最后指名读文,其他学生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顺两个方面评价。三 深入读文,随文识字。1 学习第1小节,认识 点 要 两个生...

部编版一年级《画》教学设计

课题教学对象。画 一年级学生。科目。语文冼颖仪。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一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识字 的第一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二部分内容,识字课的第六课。本文是整本教材唯一一首选进课文的格律诗,属于五言诗,诗人不可考 有王维 高鼎等各种说法 同时本文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