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0-15 03:20:28 阅读 6154

2017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1.版本: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新人教版 20xx年审定)

2.教案目录:

第四单元课文。

8.古诗二首。

9.黄山奇石。

10.日月潭。

11.葡萄沟。

语文园地四。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教学要求: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2.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

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

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

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指导朗读古诗。

1. 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 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四、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五、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

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9.黄山奇石。

教学要求: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难点: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黄山**)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每年有很多中外游客去那里游览观光,那里的景色非常秀丽神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黄山的课文。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从课题中我们看出黄山的石头有什么特点?(奇。)你能给“奇”组个词吗?(神奇、奇怪、奇特、奇形怪状等。)

二、识字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

2.本课识字法:

1)形近记忆。“区—巨、它—安”字形相近。

2)字谜记忆。位:一个人,站立好。

3)熟字记忆。生字与熟字组词,便于记忆。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巨石、脖子、著名”等。

3.检查识字情况。

1)指名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2)指出多音字“都”、“弹”。

4.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5.认读生字。

6.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7.组词。三、初解文本。

1.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并讨论。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学生齐读课文,老师适当给予指导,查其错误。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6.你喜欢哪一种奇石,就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朗读。

四、朗读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感情。

2)该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第二句: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怪石非常有趣。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有几句话?

一句。)2)读后说说仙桃石奇特在**。

①形状像桃子;②大;③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④险,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3)这段话中的“好像”能不能换成是“是”、“犹如”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这句话用的是比喻手法。)

4)齐读第2自然段,体悟仙桃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小结。

学习第自然段后,同学们对黄山的奇石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那就是“怪”“有趣”。下节课我们再接着来欣赏黄山的奇特、有趣。

第二课时。一、上节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生词,读了课文,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自然段,欣赏了奇特有趣的仙桃石。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黄山其他的奇石,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1.“猴子观海”。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2)抓住动词“抱”、“蹲”、“望”体会,这是用拟人手法把猴子写**了;“一动不动”又把猴子与石头联系起来。

3)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地望着翻滚的云海呢?仿佛在想什么?谁能把猴子想的说一下?

4)指导朗读。

2.“仙人指路”。

1)自由读,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仙人指路”写具体的。(板书:更有趣)

2)你们能通过课文的描述把仙人的动作表演出来吗?

3)这真是有趣的巨石,现在大家能读出更有趣的语气吗?

3.“金鸡叫天都”。

1)读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描写“金鸡叫天都”有趣的句子。学生交流。

2)这么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同学们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自读体会。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安排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安排。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50个生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 经验...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

教学反思集。西安工业大学附属小学郭洋。10月26日。昨天听了 黄山奇石 一课,感悟颇深。教态自然大方,评价语言准确亲切,二 2 班的孩子们个个积极思考,专注投入,课堂氛围灵动,热情。足以看出我们的 带班一个月以来,在抓常规,明要求方面下足了功夫。更难得的是,经过一个月的磨合,她和孩子们配合得十分默契...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

10月26日。昨天听了 黄山奇石 一课,感悟颇深。教态自然大方,评价语言准确亲切,二 2 班的孩子们个个积极思考,专注投入,课堂氛围灵动,热情。足以看出我们的 带班一个月以来,在抓常规,明要求方面下足了功夫。更难得的是,经过一个月的磨合,她和孩子们配合得十分默契,孩子们对她也十分信服崇拜。厉害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