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腊八粥。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3.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4.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体会民俗之美。
重点、难点。
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2.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突破方法:重点阅读描写八儿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1.联系生活,结合**品味对腊八粥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2.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
难点。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突破方法1.通过反复阅读,明确作者表达的重点,体会详写的好处。2.把握八儿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详写的作用。
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阅读法、联想法。
教学准备。多**课件、关于作者沈从文的资料。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一、读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吧!
教师用多**课件出示课题,师读课题,指导书写。
粥”。二、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1.师: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请你们在课文中找找,腊八粥是哪些农产品的“展览会”,读一读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连麦)沈从文的腊八粥给你什么印象?(材料丰富,色味双美)(认识“咽”“匙”,指导书写:“腻,罐”)
三、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香甜的腊八粥馋住了哪些人?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连麦读句子)从中我们体会到人们对腊八粥的什么感情?(喜爱)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汇报。腊八节那天,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并最终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连麦回答)
3.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详略得当)
四、再读课文,**“等粥”
1.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师:读一读2-8自然段。从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子的八儿?画出相关语句,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这段话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写出了八儿怎样的心情?(迫不及待)(连麦回答)
2)“眼睛可急红了。”
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急切)(连麦回答)
3)“八儿要哭的样子。”
小小的八儿对腊八粥是多么期待啊!他现在是什么心情?(无奈,不得不苦苦等待)(连麦回答)
3.方言词:松劲,碗盏,孥孥(引出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他生于偏僻神秘的湘西凤凰,有苗族、汉族和土家族的血统。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用**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了一系列**《边城》《长河》等。
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4.读一读:第9~11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八儿?
思考:八儿最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
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是出于对腊八粥的喜爱)(连麦回答)
师:从妈妈的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妈妈对他的喜爱。)
小结:如此材料丰富,色味双全的腊八粥深深的吸引着八儿,八儿想吃又吃不着,于是,对腊八粥充满了猜想,那他猜对了吗?喝到了吗?下节课再来**。
板书设计。2.腊八粥。
迫不及待,着急,苦苦等待,无奈。
耍赖,可爱。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积累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精彩句段。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2.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3.从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中感受民俗之美。
一、复习导入。
1.师: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说说八儿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连麦回答)
2.师:八儿最后喝到粥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
二。读一读第13自然段,看看八儿等粥时候的猜测。
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师: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妙极了”)
连麦回答)师:还未看到粥,便开始猜想粥的样子,这样的八儿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嘴馋)(连麦回答)
3.八儿是如此喜欢腊八粥,那馋样儿真可爱。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惊异”)
连麦回答)4.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5.师:读第15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发现?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6.朗读人物对话,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师朗读)
三、再读课文,小结升华。
1.师:妈妈给八儿吃了一枚大枣,总算暂时堵住了他的小馋嘴。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2.师:假如你就是八儿,当你看到母亲的身影在灶前忙碌,当你面对这一大锅香气扑鼻的腊八粥,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连麦回答)
四、学习“喝粥”部分。
1.腊八粥熬好了,这碗粥味道如何呢?读第18~19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粥的美味的?
1)从“靠”“斜立”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八儿吃得很饱了。
2)“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直接写出了八儿肚子撑得鼓鼓的,吃得尽兴。
3)“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写出八儿吃得心满意足,悠闲快乐。
4)“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写出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饱了。
3.小结:虽然作者没有正面写吃粥的动作,但是从以上词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这腊八粥十分美味。
4.提问:为什么作者不详写吃的过程?
写吃完后的场景,既能够写出腊八粥的美味,又能够借此烘托出家庭的温馨氛围)
5.这么好吃的粥,文中有多处细腻的描写,找出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描写腊八粥的语句以及自己的感受。(连麦回答)
6.分析沈从文的文字特点。
沈从文先生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在平实的语言中,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也许未将“爱”挂在嘴边,但依然可以看出八儿与爸爸妈妈之间的爱。亲情是什么呢?
或许是狂风暴雨下的避风港;或许是日晒雨淋下的小草棚;或许只是一碗腊八粥,吃时觉得有些过于甜腻,回忆起来却已甜入心扉。
五、写法点拨。
师:课文详写等粥,略写喝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在阅读描写等粥的片段时,我们能感受到八儿的天真和童趣,以及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八儿等粥的过程,也描绘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
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喝粥部分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所以略写。因此,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内容而决定的)
七、课堂总结。
师:时过境迁,腊八粥如今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随时都可以吃到,但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
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温暖我们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八、布置作业。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板书设计。等粥。喝粥。
腊八粥。详写)
详略得当。略写)
描写细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学会 腊 粥 腻 等。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规范书写。能联系生活或上下文理解 嘟囔 搅和 不消说 等词语。2.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习过程 首学。提前一天给学生布置 一起作业 预习,有声朗读 腊八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
腊八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分清详略。3.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分清详略。2.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分清详略。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课堂教学实录
腊八粥 课堂教学实录。师 犹叹当年小蛮腰,看今朝,空余恨,一身五花膘。作为一个吃货,老师很喜欢一句话 课件出示 p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美食就是人生啊!舌尖上的上海 师 对于吃货来说,唯一不能不能吃的估计就是亏了。同学们你们最爱的美食是什么?生答,师随评 师 有一种美食,不知道你们爱不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