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1.归纳“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欣赏并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重点: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能说明以花喻人的含义。
2.理解并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1.阅读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补充下面卡片内容。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颐(yí)蕃(fán)濯(zhuó)淤(yū)
涟(lián) 亵(xiè) 噫(yī) 鲜有闻(xiǎn)
3.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生长于污泥之中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艳。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整体感知,填写下表。
问题一:一读,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读通文章,读出感情。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学法指导一:本文前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发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问题二:二读,疏通文义,感知文章。合作翻译全文,掌握以下重点词句。
1.词类活用,解释下列词语。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2.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学法指导二: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三:三读,明晓内容,理解文章内容,读出感情。
1.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呢?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2)从体态芳香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3)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端庄。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描绘莲的语句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高贵品质:“不染”——质朴,洁身自好;“不妖”——高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胸怀豁达,品行无邪;“香远益清”——美德广布四方;“不可亵玩”——威严庄重不可亵渎。
问题四:四读,品味妙处。
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分别用“菊”和“牡丹”来做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喜爱不同的花,表明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既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节,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问题五:如果有人告诉你,他虽然整天和一群不务正业的学生鬼混,却仍能学业有成,品行端正,你相信吗?
示例:1)不相信。我见过一些学习懒散却成绩优秀的“天才”式学生,但若要用品行端正来形容他们,我觉得好像不太合适,因为他的性格或多或少受到了不良习气的影响。
2)相信。有多少出身卑贱低微、成长于不良环境的人,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具有高尚的品格啊。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面对饥饿,他身边许多人都选择吃人来维持生命,而他却不为所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16.短文两篇 爱莲说 一 学习目标。1.累积一些文言词汇,增强古文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3.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二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台阶》教案
台阶。李森祥。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把握内容,感悟爱的博大。2 理清思路,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运用 多 cai课件 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曾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优秀学案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北宋 学习目标 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一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二 学习运用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等成语,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预读 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一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司马光,字,时家 文学家。他主持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