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第一课时《分子晶体》。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功能。
选修三教材中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和微观角度的核心是理解“微粒作用观” ,本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在原子的层次认识组成物质的微粒,主要讨论了原子的组成结构特征;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学习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重点讨论了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等有关内容;第三章即本章内容的设置,就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专门讨论物质的聚集类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从微观走向了宏观。整个教材三章内容非关系是主要讨论:第一章的哪些微粒通过第二章介绍的什么样的作用力组成了第三章什么样的晶体的问题。
三章内容之间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条理清楚体现了自然学科科学严谨的治学特点。
本节知识是在前面认识晶体常识的基础上,讨论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以及结构对性质的影响。通过本节的学习就要解决前两章不能解决的问题,着重要使学生认识到分子晶体不同于其它晶体的本质特征,比较全面的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素材分析。
1)利用书p65表3—2,引导学生思考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2)**丰富,利用p65图3—10的o2和co2的晶体结构图来说明分子的特征之一:分子密堆积并利用p66图3—11冰与液态水的结构对比讲解分子晶体的另一特征即如分子间含有其它作用力如氢键时的情况。利用晶体的微观结构示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冰晶体结构特别是非紧密堆积晶体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对微观结构的理解。
二、说学生情况。
1、学生起点能力
基本了解晶体特点,未能深入分析晶体的微粒、成键、性质。
2、生活概念。
认识晶体的宏观状态,晶体的微观形态没能构建。
3、认知方式。
培养学生透过宏观现象观察其本质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干冰的宏观性质,明确分子晶体的概念。 理解分子晶体的空间结构特点及微粒的堆积方式。知道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与晶体结构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与性质特征。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使他们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体验**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几种常见分子晶体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分子晶体的概念;
2、晶体类型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结构的影响。
四、说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2、微粒种类 3、微粒间作用力
4、晶体性质5、当堂反馈布置作业。
五、教法学法。
教法 问题教学法、诱导教学法、比较观察法。
学法。读书思考、观察比较、讨论交流。
六、板书设计。
分子晶体。1、定义:只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2、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分子。
3、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4、物质气化或溶化时破坏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5、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6、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型。
7、分子结构特征。
新和县实验中学。杨转红。
第一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教材分析。1.本章是在学习了原子和分子 化学键等的基础理论之后,学习微观粒子如何构成宏观物质。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和建构新的知识。2 观察各类晶体模型和课本中的插图,了解各类晶体的构成及相互作用。通过学习晶体的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第一课时。一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离子...
《分子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下面我从教材 教法 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一节课的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 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2课题的内容,属于理论型课题,是引领学生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教材内容由浅及深,先由一些生活中的现象给学生建立起了物质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表象,然后设计活...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本节课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物质变化,道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然后再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引出分子不断运动和有间隔的概念。二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与理解分子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