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和松果第一课时

发布 2020-09-14 20:43:28 阅读 6595

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生字“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体会松鼠由高兴到担心的心理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体会松鼠由高兴到担心的心理过程。

教学过程:一、从“聪”字入手,激趣谈话。

1、课前激趣:小朋友们,上课之前,请你认真看老师写一个词语,认识这个词语吗?(板书:聪明)指名读,齐读。聪明的小朋友身上有四件宝,你们看,(边描“聪”边讲解)

小耳朵专心听,小眼睛仔细看,用口说,用心记。看,用儿歌的方式就能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字。

2、猜谜语:今天就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四件宝贝给用好,有信心吗?首先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聪明的小伙伴,猜一猜他是谁?(板书:松鼠)谁来亲切地叫叫它的名字?

3、齐读课题:你知道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吗?(板书:松果)看这就是松果(出示松果**)松果可是松鼠的美味佳肴啊,(板书:和)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那松鼠和松果之间藏着什么小秘密呢?请打开课本,翻到42页,听清老师的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读完后,请你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用铅笔标出来。(生自由读,标段落)

ppt 出示: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用铅笔标出来。

2、认读生字:

第一次见到大家,小松鼠特意准备了松果要送给你们,自己试着读读屏幕上的词语。(生自由读词)

ppt出示: 聪明活泼主意。

如果以后忽然。

眨眨眼睛蒙蒙细雨。

光秃秃 1)活泼:第一行松果谁来摘?(指名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2个字?(活和泼都是三点水)

2)忽然:第二行呢?忽然是什么意思?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突然、猛然)

3)眨眨眼睛:请你做做眨眨眼睛的动作(生眨眼),跟眼睛有关,所以它们都是目字旁。

4)光秃秃:像光秃秃这样abb的词语你还会说吗?(金灿灿、绿油油、黄澄澄、红通通、香喷喷)

3、齐读词语:小朋友们真厉害,积累了那么多的词语。现在我们学着4位小老师的样子一起也来读读屏幕上的词语。(齐读)

4、摘松果:想要拿到松果还真有些不容易,松鼠他把拼音藏起来了,你们还会吗?我们一起来读(齐读)祝贺小朋友们成功地拿到了松果。

5、自然段校对: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6个)

三、朗读感悟,体味童话。

一)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1、过渡: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大家再自由地读读课文(生读课文)读完后,先请你自己试着完成上面的填空。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呢,谁能来填一填?

ppt出示:

松鼠( 聪明活泼 ),学会了摘( 松果 )。但是,他想:如果光摘( 松果 ),不栽( 松树 ),那么,就没有了( 松树 ),也没有了( 森林 )。

于是,他想了一个( 好主意 ),每次吃一个松果,就在土里( 埋下 )一个。春天到了,长出了一棵棵( 挺拔的小松树 )。

2、齐读:我们一起来读。

二)第1自然段教学。

1、导入:听到小朋友读得这么认真,松鼠还有礼物要送给大家,这一次他要邀请我们去森林里去看一看!请大家大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ppt出示:

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他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2、体会高高兴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小松鼠此时的心情,你觉得是什么?课文里有一个词语你找到了吗?

(高高兴兴)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谁来读读屏幕上划横线的句子。(指名读)(板书:

高兴)ppt出示:

那么那么。他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3、句式练习:在这一句话中,你找到了松果有哪些优点呢?(板书:

香可口多)谁能用上“那么……那么……”来夸夸松果。(出示西瓜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找出西瓜的优点也用上“那么……那么……”来夸一夸西瓜。(出示鲜花图),谁愿意来夸夸鲜花?

预设:生1:西瓜那么大,那么甜生3:花儿那么香,那么美。 评价:你的表达能力真强。

生2:西瓜那么甜,那么诱人生2:花儿那么多,那么美你真会观察。

4、朗读指导:说得真好,正因为松果那么多、那么香、那么可口,所以他心里非常高兴,现在就请你把当当这只快乐的小松鼠,试着读读这2句话。(指名读)

评价:你真是一只快乐的小松鼠,还有谁想试试?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就闻到了松果的香味,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三)第自然段教学。

1、导入:这么香喷喷的松果,小松鼠吃着吃着,它却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想到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小松鼠想的内容。

2、交流句子:小松鼠想到了什么呢?(指名答)(课件:摘松果栽松树)这两个词语谁来读?(指名读)谁能用动作表示出词语的意思?(生做动作)

ppt出示:

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3、体会担心:表演得真好,让小朋友一看就明白。为什么只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呢?

(松果被小松鼠摘着都吃掉了,没有种子再种出新的松树了,等这些松树都老了,死了,就一棵松树也没有了。)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还是这么高兴吗?(着急、担心)(板书:

担心)4、朗读指导:就请你带着这种担心着急的心情来自己试着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5、理解光秃秃:松鼠还想到了什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光秃秃是什么意思?

(出示荒漠**)小朋友们看,这是一片青翠茂密的松林,如果松鼠光吃不种,那么这片松林就会慢慢地减少,变得稀疏,最后甚至消失了,变成了一片光秃秃的荒漠。(板书:光秃秃)

ppt出示:

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

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

6、朗读指导:我们想象一下,小松鼠们在光秃秃的荒漠中怎样生活呢?夏天烈日炙烤大地,小松鼠们……冬天北风呼呼的吹,小松鼠们……没有了森林,到处光秃秃的,没有吃的,也没有住的,一想到将来的家园会变成这样,假如你是小松鼠,你的心情如何?

(着急、担心)就请同学们带着松鼠的这种着急和担心,自己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四、课堂小结,指导写字。

一)书写指导。

1、观察生字:小朋友读得真好,这节课老师发现每个小朋友都用上了自己身上的四宝,真了不起,下面就让我们用上第五宝我们的小手来学习写生字。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个横中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个横的距离相等,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2、教师范写:请你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请你拿出生字抄写本,描一个主字,写一个主字。

4、评价书写:拿2个孩子的字展示,请其他学生指出不足之处。

5、再次练写:请你再描一个写一个生字。

二)课堂小结。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生字,也知道了松鼠的心理变化是从最初的高兴到现在的着急担心。那么小松鼠最后会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

就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松鼠和松果。

聪明主。高兴香可口多。

担心光秃秃。

**评价:整体看下来,每个教学环节条理清晰,且教学目标明确,但板书内容还有所欠缺,需要补充,教学的时间需要好好把握,如来不及可以删除“小节”这一教学环节。词语教学环节时间花费较多,可通过**车方式加快进度。

有些教学语言多余,可适当删减。教师不要直接质疑“草芽”,可由学生提出,在齐读后由学生质疑更为恰当。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简练些,在提问题的时候指令要明确、简短,一次只布置一个任务,考虑低段孩子的特点。

自我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是在101班进行试教,由于小朋友的配合,我很顺利地上完了一课,学生的回答都正中了我的下怀。但在教学过程中,落下了“把叶字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来记住”这一环节,在后面的教学中又补了上去,导致上课节奏有点拖沓,在听课文朗读的时候,要先检查学生的姿势,再开始教学。最后在教生字“儿”和“七”字的过程中,有点走过场的感觉,学生 “竖弯钩” 的书写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还需改进。

在学生写完之后,可以拿2个孩子的作品进行讲评,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书写,可能效果会更好!在朗读指导方面,学生的情感还不够,可以通过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出草芽开心、高兴的心情。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一 谜语导入,巧妙激趣。师 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厚裂像龟甲。谜底 松树 评价 真聪明,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师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画面,一棵为大...

8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

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 1课时 学习目标。1.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 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 松 多 呢 回 答 五个生字。教学过程。一 学情调查。1.看图你了解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什么情况?引题并知道学生贴大...

8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执教者 南京市汉中门小学。沈雯。一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语,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