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课时

发布 2020-09-14 16:09:28 阅读 118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测定,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在理解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3、初步培养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总是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 由成语:“点石成金”引入,联系第二章的分子、原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再重新组合展开,导入化学反应不仅在质的方面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在量的方面也存在一定规律。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水通电分解。

提问: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新授]活动与**] 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

讨论与思考] 两个实验所得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分析实验现象和测定的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讨论与思考] 1、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2、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矛盾?

练习]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b、32克c、22克d、12克。

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z,xx,指导学生画重点]讲解:①参加反常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总和”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有的反应并未全部参加反应) 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气体、沉淀等全部物质的质量 ③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反应”“足量反应”等表示的意义。

讲座与思考] 为什么“质量守恒定律”能够成立?[**:学科网]

投影] 水分解示意图、碳和氧气在化全生成二氧化碳的示意图。

学生分析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练习][**:z*xx*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 +b2= 2c 中,“c”的化学式用a、b可表示。

小结]反馈练习] [**。

1、已知2克氢气与16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克。

2、已知a与b反应生成c和d,(a+b=c+d),现有80克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4克c和36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克[**:z+xx+

3、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4、在4x +5y2 =2z2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用x、y表示为( )**:学科网zxxk]

a、x4y5b、x2y5c、xy2d、x4y10

5、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和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布置作业]教后记]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知道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解释守恒的原因。了解通过实验确定物质元素组成的基本原理(如:水的电解、有机物燃烧等)。

关键是如何解题。学生对以上的题目不难理解,要能熟练的解题还需要加强练习。

化学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复习课。一物质的分类。二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 mol 2.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 1023个。3.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 1。物质的量只规定了所含粒子数目的...

第一课时上

第一课时上 下 前 后。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页 一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 上 下 和 前 后 的基本含义,会用 上 下 和 前 后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二 教学重点 了解 上 下 和 前 后 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 上 ...

第一课时认识年

第一课时认识年 月 日。教学内容 教材第76 78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知道大月 小月等方面的知识,能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能区分大月和小月。2.通过计算,知道一年的天数可能是365天。3.从年历卡片上查找 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