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 课文13牛郎织女苏教版

发布 2020-08-23 22:50:28 阅读 1388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目标,引领学生感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文本所表述的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有趣。抓住情节来设计教学,一来可以使用情节来抓住学生的思想,促读促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神话故事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同怒,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引领学生树立强烈的正义感,还要帮助学生从神话到科学的理解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学情分析。

6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他们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除此之外,本校学生具备高效阅读能力,阅读方面较强,可以在短时间内既快又好的理解文章,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好奇心、求知欲与表演欲非常强。对于一些有趣的动画也存有一定的兴趣,这些都是本节课教学小组交流汇报、学生补充,学生作为主导者成为可能。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3、通过阅读了解细节描写作用。

4、教学重点。

1、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2、通过阅读认识中国民间故事的的体裁特点和描写方法。

5、教学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破坏美好生活的**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6、教学资源。

优学派、**、音频、网络课件。

7、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言激发兴趣。

师:上课!同学们好。

在灿如星河的中国文学长河中,中国民间故事犹如一串串珍珠点缀其中。根据我们平时的积累,帮这些文章“连一连”,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抢答的形式来说一说你的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板书(注意“郎”字右半面是“耳刀”)

相信这篇文章中一定有一些故事情节让你久久不能忘怀,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一起来**一下课文哪些片段最令人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导言,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与故事的结局,引领学生回归课文情境。】

二)合作**感悟学法。

师:运用高效阅读的方法,回顾一下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扬***坐姿端正。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怎么选的?

生:我运用题目扩充法,选择a本文写了织女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在王母娘娘的阻挠下被迫分离,最终变成了牛郎星和织女星。

师:你掌握的真好。看书本再读,通过“找-读—悟”方法找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节,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生:生自读批注、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第一组:我们小组汇报的是王母娘娘抓织女回宫、牛郎追织女片段。请大家跟我看第12自然段,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我从“推、拽”可以看出王母娘娘的心狠,从“挣扎”可以看出织女不舍得家人。

第13自然段“心急如焚”写出牛郎此时非常着急。

师:将王母娘娘、牛郎织女当时动作描写的生动形象,体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真令人印象深刻。

还有哪组想要说一说?

第二组:我们小组认为老牛和牛郎之间深厚的情感更加令我们印象深刻。请大家跟我看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伸出舌头舔他的手”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了老牛和牛郎之间的友好和亲密。

第10自然段第二句话运用语言描写,老牛死前的嘱咐看出他对牛郎的不舍、担心。

师:你们小组找的真好,他们小组不仅找到了动作描写,还找到了语言描写。

肯定还有许多片段令你印象深刻,课下同学之间说一说。

师: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这些细节描写将文章的片段描写的惟妙惟肖,令同学们印象深刻,希望同学们在未来写文章的时候能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使你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的自学与**学习,使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寻求故事情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自读课文,动笔画出文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草图或文字概括,在小组交流,向大家汇报。】

三)学法迁移引领课外阅读。

师:有三个故事资源老师已经发给大家,通过投票选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音频)

投票最多的故事是《**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找一找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同学进行交流总结。

生:(自读批注、交流、总结)

哪位想要说一说你的看法?

生:(1)《孟姜女》中孟姜女寻夫心切令我印象深刻。请大家跟我看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孟姜女心想:

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将孟姜女的寻夫的决心描写的淋漓尽致。

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描写当时破庙环境恶劣,更加突出孟姜女寻夫心切。

2)《梁祝》中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此处运用了环境描写,奇幻更加突出了浪漫气息。

3)《白蛇传》中白娘子为救许仙与法海打斗的场面令我们印象深刻。此处运用了场面描写,写出了当时白娘子一心为夫,令人感动。

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掌握的真好。

设计意图:通过投票,学生做主,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主导地位;学生再一次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做到学以致用。一些资源提高学生学习、阅读兴趣。

加深对中国民间故事体裁的认识与描写方法、表达情感的再次感悟。】

四)课堂总结好书推荐。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通过作者精彩的描写了解了牛郎织女的情深意重,看到了孟姜女的寻夫心切……中国民间故事还有很多,老师给大家发送了一些资源,其中包括**、**等,选择你感兴趣的故事读一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这节课到这,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延续学生的阅读热情,巩固学习成果。】

8、板书设计。

9、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狡猾的丑恶嘴脸。

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优点:1、“一节课里领略多篇文章”,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课前细读,课上略读,重点精读,其余浏览的方式,让学生在文中勾画、批注的方法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分析中达成教学目标。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运用多**资源,**也根据四年级学生特性,选取动画形式来展示,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做到看中学、主动要求学,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能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3、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汇报时,采用抢答的形式,课堂气氛活跃。

4、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每一次当学生发言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之中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设计的问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是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所得。

5、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课后还在讨论,真正做到“思维的延续”。

不足:1、个别学生抢答时过慢,因此总是回答不上。

2、当数量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造成阅读的肤浅化与浮躁化。如果不善于引导学生在核心目标上驻足停留、深入**,则会让学生疲于浏览文章故事情节,忽略核心目标的达成,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升,更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不到重点,读不出文章的独特之处。

改进:1、教师关注课上总是回答不上的同学,在交流时多听这些同学的想法,令学生感受教师的关爱、关注。

2、在课中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说说语段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才能更深刻地使学生学有所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参考1 怒吼吧,黄河

教学反思参考1 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 是一篇抗日相持阶段,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满怀革命激情创作 黄河大合唱 的文章。讲这种饱含爱国情感和革命斗志的文章,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讲课文之前的背景介绍。现在的孩子已经远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对革命的认识只是浮光掠影的,根本不能从内心深刻的体会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参考1 稻草人

教学反思参考1 稻草人。昨天把第一课结束了,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其效果还算不错。在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知道了,作者首先写了稻草人的结构。作者是从稻草人的骨架子 帽子 脸等几方面写的。还知道作者接着写了稻草人的尽职和忠诚。学习第二部分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参考1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参考1 古诗三首。石灰吟 在学习完 石灰吟 后,我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从而引导学生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可学生无从着手。我就提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从两方面去感受和体会 1.石头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2.作者见此情景有何感受,会说些什么?学生开始有点思路。小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