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8-23 22:46:28 阅读 3623

22 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

古诗的学习要“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在“意、境、情”的世界中深化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本课设计突出朗读的指导,情境的创设,如**的欣赏、感悟,在上课伊始就将学生带入了一种情境。在诗句的品味中注重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尤其是借助资料理解这一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而对于诗情的感悟采用抓住诗中具体词句品读的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含有古诗画面的多**课件。

2.学生准备:积累关于读书的诗句;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赛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习了不少古诗吧!那么,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其他同学听听,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回味一下那些朗朗上口、意境优美、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

2.由学生背诵《示儿》导入。

1)这首古诗是谁写的?板书:(宋代)陆游。

2)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诗人呢?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陆游简介,学生默读。)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赛诗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兴奋剂。学生一旦对古诗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无限的热情。设置赛诗意在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培养语感,奠定情感基调。

二、自学古诗。

1.课件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

一诵读读通古诗。

二研读读懂诗意。

三悟读读诗明理。

2.小组讨论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采用“三读”法自学古诗,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导学古诗。

1.检查“读通古诗”。先指名读诗,再齐读。注意纠正字音、停顿和重音。

2.指导学习古诗,“读懂诗意”。

1)解诗题:冬夜读书示子聿。

“示”是什么意思?“子聿”是谁?(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

课件出示:示:指示、训示。)

学生看画面,展开想象: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并教育他。那他教育儿子什么呢?

2)学习前两句。

课件出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理解词语:“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始”:才。

举例子: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故事吗?

大胆说说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师总结: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的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扎实的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板书)

指名读前两句,再齐读。

3)过渡: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工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工夫要下在“**”?

4)学习后两句。(课件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生交流,理解词语:“纸上得来”,指从书本上学习的知识;“终”:到底、毕竟;“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说说你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师总结:后两句诗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板书)

指名读后两句诗,再齐读。

5)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6)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7)请你也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来读一读诗歌吧!(配乐朗读)

8)评读。设计意图:理解词义是理解诗句意思的重要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诗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诗句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要求学生用成语来描述陆游教育儿子时的态度,一来深入了解此时陆游的用意,二来有助于学生对成语的积累。

四、巩固古诗。

过渡:今天我们把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学完了,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课件出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他在诗中一共讲了以下几个道理:(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的精神;(2)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

设计意图:学完古诗,用填空的形式适时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一方面巩固习得的知识,另一方面以便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展。

五、拓展延伸。

1.提问:除了今天学的这首告诉我们做学问的道理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2.赠送古人的读书诗来劝勉学生热爱读书。

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发愤读书,都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的好少年!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补充古人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以达到深化、积累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观书有感》

一、激趣渲染,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昨天,我们认识了宋朝的爱国诗人陆游,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2.(课件出示作者)朱熹一生不仅读书勤奋,还很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

课件出示):无题目。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揭示写作背景,为理解感悟诗意作好铺垫。出示诗的内容,而没有诗题,为后面理解诗题和诗中表达的道理埋下伏笔。

二、**结合,感知诗文。

一)自读自悟,层层深入。

1.(课件出示)古诗自学要求:

一读要读通(即把诗文读准确);

二读要读懂(即弄懂诗的意思,明白诗中所讲的道理);

三读要读好(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吟诵诗文,读出诗文的意境)。

2.交流自学情况。

1)**朗读动漫。

2)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

3)说说古诗大意。

4)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二)(课件出示诗句描写的画面)**结合、小组合作、研读感悟。

活动要求:1.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3.质疑,解疑。

4.**结合,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所谓书是自己读懂的,情是自己悟出来的。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自学能力;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三、质疑题目,引出哲理。

1.引导学生质疑,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给诗加题目。

让学生比较,质疑,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不如换成《观塘有感》吧?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

2.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池水清澈——使人睿智。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不断读书,不断汲取。

3.教师小结:诗的后两句是诗人读书后产生的感想,而前两句是为了表达这一感想所作的铺垫。这首诗通篇以暗喻的手法,将读书后的感想化为生动隽永的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诗题,进而感悟诗表达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

四、总结延伸,拓展训练。

1.介绍说理诗特点:原来朱熹写方塘的景色,就是为了说明读书的道理啊!这样的诗就叫“说理诗”。

朱熹先生这首优美的诗,用池塘的水来比喻读书,通过比喻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像这样的方法我们称它为借景喻理。

2.课件出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你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前两句都是写景,后两句是感受。)

3.拓展:背诵你了解的说理诗?

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叶绍翁《游园不值》、陆游《游山西村》。

4.总结:这首诗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脍炙人口,千年不衰,成为千古名句。

(背一背这两句诗)这两句诗现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设计意图:领悟诗的表达方法,由此及彼,拓展延伸,深化对借景喻理手法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

五、名句活用,体会读书。

1.过渡:小组内举例子:我们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积累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

下面就是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例子。

例:我们班的小作家在介绍他的写作经验时有这么一段话:“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我平时注意留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物,把观察所得记下来,所以我的文章内容才丰富多彩、真实具体。

在这个例子中“源头活水”指的是什么?“清如许”指的是什么?

2.名句练习:朱熹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课件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

读万卷书”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因为——(生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行万里路”就是要不断实践,因为——(生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朱熹那样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诗意,还要引导学生运用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活用例子,体现了学用结合。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语言,自主构建新的语言积累。在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课中,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体验,领悟诗情、诗意、诗趣。在学习《观书有感》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语言,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课题入手,向学生提出:

诗中只字未提读书,怎么诗题却是《观书有感》,不如换成《观塘有感》吧。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2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22古诗两首课堂实录冬夜读书示子聿。师 上课,同学们好。生 老师,您好!师 今天,我们换了一个地方上课,希望效果会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生 冬夜读书示子聿。师 以前,我们也学过陆游的诗。生 示儿。师 之前,是怎样介绍陆游的生 生说。师 讲话不拖声就更好。师 现在,我们同学已经不再是抱着资料读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2古诗两首

22 古诗两首。一 拼音小关卡。拼音看仔细,字体写工整,新闻得信息。1.姹紫嫣红的桃花和着蓝天倒映湖中,ti n u ng y n y n 清波涟涟,交相辉映。天光云影源头活水鉴。2.生活是作文的yu n t u hu shu 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3.小燕子有着一身油光可ji n 的羽毛。二 词语游...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2古诗两首教案

22古诗两首教案 冬夜读书示子聿 教材简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 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的。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后两句是进一步地告诫儿子,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