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苏教版

发布 2023-02-13 10:01:28 阅读 8093

22、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鉴、徘、徊”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鉴开、绝知、躬行、徘徊、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及其蕴含的道理,进而熟能成诵。

3.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式的学习,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内涵,并背诵这首诗。

4.借助图画,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与难点:

教学重点:1.学会诗中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2.能解释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生字、新词情况及正确、流利的读书情况。通过联系古诗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读懂诗句中的重点词句。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式,并充分利用多**以及学生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踊跃交流**、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3.结合课后第5题,指导学生联系诗文说说《观书有感》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观书有感”作题目,这是为什么?

4.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做到口诵心惟,逐渐体会到吟诵古诗的乐趣。

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困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古诗两首》教学多**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件),搜集有关陆游和朱熹两位诗人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教学预案: 课前三分钟: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近古诗,复习曾经背诵过的古诗,在朗朗诵读声中,酝酿学习古诗的情感。)

第一课时。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词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诵读古诗可以修心、养性、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再来领略一下古诗的魅力。

1.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和《观书有感》两首古诗的题目。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过渡:课前我们已经通过预习单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一下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陆游、朱熹)

提问:谁能谈谈你对陆游、朱熹的了解?(课件出示“名人小宝库”)

是啊,陆游是我国历史上现存诗词最多的诗人,有9000多首,他给文学宝库留下的浩瀚遗产,你们为不为之而骄傲?那我们还等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首先走进陆游的诗,去感受它的魅力吧。

(打开课本)(出示诗全文)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完全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下通过预习单的提示收集资料,课上汇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品味深意。

三)诵读《冬夜读书示子聿》,深入理解,读懂诗句。

1.理解题目。

1)讨论:从这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指导读好诗题。

3)启发谈话:

在冬日寒冷的夜晚,陆游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冷气逼人,他却浑然不顾,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一气呵成写下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我们学的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那么,陆游在冬夜读书时,萌发了哪些感想呢?他要用诗来教育儿子懂得什么呢?让我们回到了80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4)熟读古诗。

a 学生自由朗读。

b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

c激励:会读诗的同学不仅要读得准确,还要让人听着感觉舒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来。谁愿意再来挑战一下自己?

d再次听读检查。

设计意图:朗读是古诗教学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学生反复地读,才能读出画面,读出个性,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情感。)

2.品读感悟。

过渡:学习古诗,除了熟读成诵以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而理解古诗就要先弄懂关键的字词意思,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全诗的主旨。(出示全诗)

3.自学古诗,初感诗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哪些诗句的意思,你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请在书上打个小问号,然后把你的收获在小组交流交流。

2)学生自学,并和学习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思维与文本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中闪现)

4.深入理解,读懂诗句。

通过刚才自己的学习与小组的讨论,我想大家对诗句一定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把你读懂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

5.品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品味字词。

a 看到“遗”你想到了那些词语?这里的“遗”是什么意思?

b由“无遗力”,你直接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过渡:其实古人学习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请大家想想,有哪些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

c这些成语背后的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真切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2)即便“学无遗力”也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获得成功。这是诗人在告诫儿子什么?你联想到哪句诗?哪些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两句诗陆游想让子聿明白什么?(板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3)那么,到底什么是“学问”,“学问”应该从哪儿来?仅仅从书本上吗?能用诗中的句子告诉我大家吗?(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品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你能读懂哪些字词?(交流)

预设一:“纸上得来”——获得书本知识;“浅”——浅薄。(相机板书:书本知识)

“此事”——获得真知; “躬行” —亲自实践。

2)你能够通过这些关键字词的帮助,来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吗?

预设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与这两句诗相关的故事,那就是——“纸上谈兵” 。欣赏**。)

a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一故事的看法。 (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过渡:看来,“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 ;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赵括就是没有做到第二层意思的要求,所以大败而死。

读书获取知识后想要深入、透彻地了解还要“躬行”,要有实践经验。(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b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交流,大家能猜到陆游希望小儿子子聿做个怎样的人吗?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心研读,从各个层面去揣摩、体味、欣赏。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如成语故事、名言等,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调动积累。

a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有不少是讲到亲自参加实践,才取得成功的正面例子,或者是由于实践少,而失败的反面例子,请你说说有哪些?

b学生交流事例,教师引导点拨。

5)我相信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践后会对这首诗有着更深的感悟,那就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出示全诗)

7.感悟诗理,背诵古诗。

一首简短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仅仅用了28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深刻的读书道理,这就是古诗的凝练美。像这样说明一个道理的诗,我们称它为说理诗。整首诗,陆游对儿子的期望是——(指板书)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

你觉得作者陆游会用怎样的语气教育子聿?(意味深长、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是啊,这是父亲对儿子多么深情的嘱咐啊!让我们深情的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品读诗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诗意,感悟诗人读书所获得的感想,知道陆游教育子聿读书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做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做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同时希望学生也做一个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读书精神的人,做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时间概念的人。

并刻意安排在课堂结尾环节诵读,背一背,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诵读《观书有感》,深入理解,读懂诗句。

1.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到了一位父亲的深情教诲,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南宋哲学家朱熹,手捧他的《观书有感》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美丽的池塘边。在这里我们将会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板书课题)

生齐读:观书有感)什么叫“观书”?(读书)

题目的意思谁会解释?(观书:读书,也就是作者读书之后的感想。)

2.品读名句,读出节奏。

诗都是读出来的,课堂上最美的就是琅琅书声,请人家放开声音,认认真真地把诗多读几遍,看看大屏幕,你能达到哪个境界?

1)引导读出诗的节奏。采取指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读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提高要求,继续落实读通读顺古诗的教学。古诗的朗读讲究节奏和韵味,通过教师的标画、范读等方式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为理解诗意埋下伏笔。)

2)抓住“诗眼”理解诗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到现在,你知道在这首诗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方塘)。

a这是一个怎样的方塘,能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板书:清)

b浏览全诗,哪句诗描绘了池塘的“清”呢?(出示课件: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3.品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读出画面。

1)现在你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单看看你都能理解哪些字词?

预设:鉴:镜子(让学生上台写“鉴”),古人用的是铜镜。

一鉴开:一面打开来的镜子(古代的铜镜用帘子蒙起来,用时打开)

徘徊:来回移动。

a这些字词可是些很凶猛的拦路虎,你是怎么解决他们的?(查字典和查资料)看来好的学习方法是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

b半亩方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说明什么?——方塘清。

交流:比喻的手法。

c像镜子一样的池塘倒映出什么呢?(天光云影)

什么样的“天光云影”?—徘徊。

d诗中什么随着什么来回移动?(天光云影随着池水来回移动)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2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22古诗两首课堂实录冬夜读书示子聿。师 上课,同学们好。生 老师,您好!师 今天,我们换了一个地方上课,希望效果会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生 冬夜读书示子聿。师 以前,我们也学过陆游的诗。生 示儿。师 之前,是怎样介绍陆游的生 生说。师 讲话不拖声就更好。师 现在,我们同学已经不再是抱着资料读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2古诗两首

22 古诗两首。一 拼音小关卡。拼音看仔细,字体写工整,新闻得信息。1.姹紫嫣红的桃花和着蓝天倒映湖中,ti n u ng y n y n 清波涟涟,交相辉映。天光云影源头活水鉴。2.生活是作文的yu n t u hu shu 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3.小燕子有着一身油光可ji n 的羽毛。二 词语游...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古诗两首苏教版

精品资料欢迎 六 年级 上 册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表。课题课时分配项目知识能力。教学目标。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 教具 课件 准备。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会联系具体的事例说出自己的理解。懂得不断读书 不断实践的重要性。感悟 冬夜读书示子聿 蕴含的道理2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