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2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8-07 22:02:28 阅读 8375

22古诗两首。

备课思路:古诗,短短的几十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思想。关于古诗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们教学古诗时,一定要着重意境的感悟,放飞孩子们的想象,将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充分感受古诗内涵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奥妙。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说理诗,文字意思浅显,但蕴涵读书、做学问的深刻道理,真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本课教学难点应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则“少”“老”对比、“知”“行”对比所阐发的道理。

观书有感》是一首哲理诗。整首诗字面上没有提到读书,那半亩方塘和读书有何内在联系?学生很难理解这个难点,我们这样设想:

首先,紧扣诗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诗意。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词“鉴”“徘徊”“清”“如许”“为”自学。借助插图,启发想象,让生感悟池水的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不断,而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使人更聪慧。

接着,巧设疑问,让学生通过读、思、论、品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鉴、徘、徊”3个生字,理解“绝、躬、渠、为”等词语,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陆游和朱熹的资料。

2.教学挂图、小黑板,或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本学期你曾学过陆游的什么诗?背一背《示儿》。

2.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简介陆游。

师小结: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其以诗的成就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出示诗文)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初读古诗。

1.读题解题。

齐读题目 讨论:题目中心词是什么?“冬夜”点明了什么?“读书”则交代了当时的环境。“示”可作什么理解?示:指示、训示。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陆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54岁时生。

连起来理解就是: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

于是,叫来小儿子教育他。题目大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他会把什么感受来告知儿子,教育儿子呢?下面看诗的内容。

2.读顺古诗。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注意把每个字音读正确,把每句诗读通顺了,并且在不懂的词语旁边打个小问号。

指名读,我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音读准!

再指名读,我们听一听,有没有读流畅,让大家听得比较舒服。

同学们可要注意啊,古诗的朗读有古诗的要求,这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再练一练。

指名读或范读(要求读出节奏)。

齐读。二)再读古诗,理解古诗。

1.同学们有哪些字或词不懂吗?(由学生提出,教师板书)

2.理解前两行诗句(出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释义。学问:读书学习。

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

你知道这方面的成语故事吗?

2)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

3)指名读前两句,齐读,指导读。

读这两句,要注意突出“无遗力”,并读出“少壮工夫”与“老始成”的对比的味道,强调做学问必须日积月累,甚至不惜花费毕生精力,付出异常艰辛的劳动。

4)过渡: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

3. 理解后两行诗句(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释义。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终:到底、毕竟。

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2)说说第。

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

三、四句的含意。第。

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4)小结: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板书)

5)指名读后两句,齐读,指导读。

读这两句时,要注意突出“要躬行”读出“纸上得来”与“躬行”即“知”与“行”对比的味道,强调要获得真知,关键在于“行”即必须亲自实践。

6)评读。4.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5.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

6.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来读一读诗歌吧。

7.提问:读懂了这首诗,你觉得感受最大、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诗?说说你的理由,和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8.练说。引导学生大胆、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巩固古诗。

今天我们把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学完了,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真正学会了!(出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他在诗中一共讲了几个道理:

学习知识必须要有的精神;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这句诗。

四、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五、拓展延伸。

1.看板书,明道理。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从医生、驾驶员、厨师……等人身上总结: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2.除了今天所学到的这首告诉我们做学问的道理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3.赠送古人的读书诗来劝勉学生热爱读书。

陶渊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发愤读书,都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少年!

六、布置作业。

1.把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感悟的道理讲给父母听一听。

2.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人物卡片。

3.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附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做学问。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有关读书的名言。

出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生齐读。

3.这则名言给你什么启示呢?

这是朱熹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板书:朱熹

4.你了解朱熹吗?

指名说(简介朱熹)

5.教师小结: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很多思想都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的诗作用词讲究,风格俊朗,具有一定的哲理。

二、自学《观书有感》

1.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熹的一首与读书有关的诗——揭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何谓观书?观书有感什么意思呢?

2.朱熹是一**学宗师,他的读书感受一定与众不同,想读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这首诗!

自学提示:1)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美;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记下不懂的问题。

3.交流自学情况。

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

渠:它,指方塘。

如许:如此。

三、理解诗意。

1.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到这儿,你知不知道在这首诗里,坐着主要描绘的是什么呢?(半亩方塘)

同学们,半亩方塘并不算大,也就我们三个这样的教室大小。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半亩方塘呢?你能不能用上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清)

2.再请同学们细细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些地方写出了这个小池塘的清澈?

3.交流。“鉴”:

在这首诗里,“鉴”是镜子的意思。半亩方方的池塘就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学习“鉴”字。

古人以铜为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啊,把方方的池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池塘的清澈明净。

“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池塘清澈透明,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

对,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老师也非常喜欢这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这两句诗,看看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指名说。

4.指导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指名读。背一背。

5.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如此的清澈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为有源头活水来。

1)“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

2)这个“为”字向我们解释了池塘为什么如此清澈的原因,是因为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

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流动的水)

3)同学们,有了活水,池塘的水为什么就能这样的清澈呢?(因为流动的水不断地补充进来,带走了污水,使得池塘的水永远清澈明亮。)

4)没有源头活水,池塘会是怎样呢?(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6.学到这,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谁能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看?指名说。

7.多美的景致啊,真让人喜欢。你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2古诗两首

22 古诗两首。一 拼音小关卡。拼音看仔细,字体写工整,新闻得信息。1.姹紫嫣红的桃花和着蓝天倒映湖中,ti n u ng y n y n 清波涟涟,交相辉映。天光云影源头活水鉴。2.生活是作文的yu n t u hu shu 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3.小燕子有着一身油光可ji n 的羽毛。二 词语游...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苏教版

22 古诗两首。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鉴 徘 徊 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鉴开 绝知 躬行 徘徊 渠 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及其蕴含的道理,进而熟能成诵。3.通过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 式的学习,理解 冬夜读书示子聿 这首诗的内涵,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古诗两首》

年级课题。包括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难点 六4古诗两首。学科课型。语文新授。执教人课时。素养提升目标1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 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3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