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8-09 05:22:28 阅读 3218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银川市兴庆区第四小学郭小雪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例2。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⑴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和面积⑵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⑶圆的周长和半径⑷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身高。

3.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成反比例的量。

二、认识反比例。

师:请同学们把表填完整。

高度/cm30底面积/cm2

体积/cm3300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表中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水的体积是一定的,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关系变化规律不同,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反之,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它们变化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但是高度与底面积的乘积总是一定的,我们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就是: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一定)。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在上例中,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水的高度与底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高度与底面积成反比例,高度和底面积是成反比例的量。

师:我们用x和y来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请同学们把反比例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

板书:x×y=k(一定)三、巩固概念。

1.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举出例子。

2.完成第43页“做一做”。四、对比归纳。

1.师:前面通过高度、底面积和体积的变化,我们了解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在体积计算中,体积、高、底面积的关系是什么?

边提问边板书:

当底面积一定时,体积与高成什么比例关系?=底面积(一定)正比例关系。

当体积一定时,底面积与高成什么比例关系?底面积×高=体积(一定)反比例关系。

2.根据上面的总结,比较一下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它们填在表中。

小组讨论并填表。

教师最后出示填写完整的表。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不同点1.变化的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1.变化的方向相反,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

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是一定的。3.关系式:y/x=k(一定)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3.关系式:x×y=k(一定)

五、课堂练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5)学校食堂运进一批煤,每天的用煤量与使用天数。(6)全班的人数一定,每组人数和组数。(7)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8)书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书和包数。(9)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和西红柿的面积。六、课堂总结。

七、拓展练习。

7﹕x = y﹕15,x和y成什么比例关系?

小明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是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甲数和乙数互为倒数,甲数和乙数成什么比例关系?六、思考题。

1.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比例?为什么?2.方砖的块数一定时,方砖边长与铺地面积成不成比例?为什么?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设计。阳泉郊区义井联校白羊墅学校赵音。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过程中,体会应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习难点 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含义

六年级数学 反比例 教学设计。碾子沟小学教者 康树文。一 教学内容 反比例。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的深刻内涵,掌握反比例的标准形式。2 利用反比例的理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三 教学重难点。1 掌握反比例的基本原理,熟练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 正反比例基本原理进行对照,进...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意义》

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三河市付辛庄小学。马友侠。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用生活实例,如装糖果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有三个例题和一些适量练习题,因此我做了如下的设计安排 一 复习准备,用较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巩固旧的知识,理清思路,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