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1 比例的意义教案设计苏教版

发布 2020-08-09 05:18:28 阅读 7077

比例的意义。

教案内容: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0例3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设计理念:本课时在设计中,利用相关数学情境,借助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比例的意义。在例3的设计中,借助于**数据的丰富感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设计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比例的意义,判断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通过让自主创造比例,进一步巩固对比例的认识。

教学步骤。一、练习回顾谈话导入。

1、关于比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初步了解学生的比的知识的一些基本情况)2、化简比:12:4 8:183、求下面比的比值:

12:4 8:18 5.4:0.9 4.4:4学生回忆比的知识学生练习。

回忆求比的比值、化简比的方法。

二、主动探索教学例3

1)观察、分析:

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及相关的数据。图2是图1放大后得到的。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长和宽的比吗?(2)比较、发现:

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3)明确概念:

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6.4/4=9.6/6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4)尝试练习:

你能写出两张**长与宽的比。思考:长与宽的比也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5)自主创造: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吗?小组能尝试说明为什么能组成比例。(5)明晰方法:

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什么能组成比例。学生读题后写出每张**长和宽的比。学生写出比学生观察、比较。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理解比例的意义。

学生练习,同桌交流。三、巩固练习明晰概念1、做练一练。

读题分析、说明理由2、做练习九第3题。3、做练习九第4题。

4、做练习九第7题: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学生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四、全课小结提高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再表达。五、课堂作业练习九第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比例的意义》研讨课教案

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国旗长和宽的尺寸,通过求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知道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相等,但大小不同,渗透 国旗法 的相关知识。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能用两种不同表达形式表示比例。3 通过观察 比较 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比例的意义》研讨课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案。教学内容 课本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组成比例。教学重难点 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是否组成比例。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1 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 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二 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例 比例的意...

2019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比例的意义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 在自主 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 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 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在学生观察 操作 推理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