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积累与运用四》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8-09 01:30:28 阅读 6067

积累与运用(四)》

教学目标。1 积累名言佳句,了解对偶句的特点。

2 通过互动平台,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学生搜集一些感兴趣的对联。

2 搜集抒发爱国豪情的名人名言。

教学设计。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孩子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所学的趣味对联吗?抽生答。

这两幅对联都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抽生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积累与运用四的温故知新,再积累几组带有对偶修辞手法的佳句,并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这些对偶句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2、自由读句子。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齐读,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答发现,教师随机结合句子讲解对偶句的特点。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对“大渡桥”(名词),“拍”对“横”(动词),“云崖”对“铁索”(名词),“暖”对“寒”(形容词)。这上下两句两两相对的词语词性相同,字数有什么特点?上句是四三结构,下句是什么结构?

所以结构怎么样?

6、师小结对偶句(见课件)

7、再次诵读四个诗句,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讲解引导发现音律美、节奏美,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因此它也是我们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见课件)

8、师生合作对对子(见课件)

二、语海拾贝。

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四篇课文展现的都是革命者们为了祖国有更好的明天,为了人民有幸福的家园而不畏艰难、英勇顽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画面。从中表现出来的都是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最深沉的爱。

其实从古至今,都不乏这样的人,现在我们看看语海拾贝中的几句名人名言,表达的又是我们作者怎样的情感?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感受。

1 自由读句子。

2 指名读,注意字音。

3 指名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加以补充。)

4 交流学生搜集的名人名言,并把它记录下来。

5 师出示收集的名人名言 ,生读。

三、互动平台。

1 自由读这段对话,想一想:这段对话告诉了我们什么?(联想和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

2联想和想象有什么作用呢?谁能说一说?

3 教师总结: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联想是由眼前的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有的是相像的,有的是相关联的,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

如:由“指挥棒的舞动”联想到“巨浪”和“浪花”。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生活中没有的却又合情合理的。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五次幻境,还有我们编写的想象作文。

5、交流:你平时还在哪些地方发现或者运用过联想或者想象?

六年级积累与运用

市二小2014 2015年度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竞赛试卷。一 积累与运用。1 根据音节写字组词。6分 y 荣 领 相 防 富 地 x 分收 阳珍少 戏。2 一位同学用成语给自己 画像 突出的优点 知过必改 明显的缺点 粗枝大叶 待人接物 与人为善 理想 品学兼优。请你也用成语给自己 画像 让大家对你有一...

整理六年级语文《积累 运用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背诵课外选诗 望洞庭 六年级语文上册 积累 运用五 教学设计。二 阅读练习。三 看图作文。教学重点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教学时间 四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回忆诗歌,背诵。1 教师点诗,全班背诵。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

六年级语文下册积累与运用六导学案

班级姓名。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编写人 赵艳审核人 张华备课组长 宋烈涛课时 两课时。课题积累与运用六。课标考纲解读 1 了解古文中一些字词意思的古今差别。2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文与现代文中的文字 词 句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状元学习方案 讨论 交流 汇报 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