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导学案

发布 2020-07-28 10:26:28 阅读 1516

9大自然的文字。

自读导言。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说:人类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而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认识和了解自然,文章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在告诉学生必要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以一种深入浅出的笔调和亲切的态度渗透了作者的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在指导学生自读时,不能只顾说明文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一定要激发起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自读程序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文字”的含义有几种?2、跳读课文。

根据文字的不同含义大体勾画出全文的内容结构。

、重点解读关于“大自然的文字”的部分。按照课文对“大自然的文字”的分类介绍再划分出它的层次。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明白作者介绍了哪些自然现象,作者怎样引领我们来破译它们,而且要掌握如下知识点:

(1)霍雨、铁砧、漂砾、毒意等。

几个加点字的注音,在文中划出有这些字词的句子。(2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落实一些重要语句的领会)。(讨论交流。

4)质疑问难。就文中仍有疑难的地方,师生互间互答。(5布置作业。

(解说:本过程体现了置疑激趣法、整体掌握法及研究学习法这几种适应新大纲和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动机肯定是兴趣,有兴趣带着问题去**,不仅能发挥主动性,而且能逐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精神。

教学中,基本理念要贯穿始终,使教学在和谐共振中愉快地进行。)自读点拨1、课文中“文字”的含义。课文中的“文字”有两个意思:

第段中指书本上的字;第3段一转,从“也有另外一套文字’往后,“文字”就指大自然中各种能给予人对自然进行认识、了解和推想以预示和启发的自然现象。这样,课文从读者的生活经验人手,显得亲切,使人产生联想;接着引出一个科学问题,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2、全文的内容结构把握。

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楚,第段说明书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这一重心内容,末尾3段则告诉我们学会大自然的文字的方法和意义,其余段落集中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

、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类别?各有哪些作用?

根据方位来分,有天上的星、云、鸟和地上的石、树等;根据各自主要的特征表现来分,可分为形(星、云)、声(鸟)、色(石)。星引导海上航行;云指导天空飞行;燕子告诉天气;白嘴鸦、鹤和大雁报告季节;石灰石说明沧海桑田的变化;漂砾表现自然的神奇力量。总之,正因为有了这些大自然的文字,人们才能认清自然,趋利避害,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和乐趣。

4、重点语句品味。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充分肯定了文字的作用,加横线的词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本句还暗示了下文的大自然的文字也将会有巨大的作用。2)“无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这个比喻新颖恰当,引发读者无限的想像,也为后文介绍大自然的文字暗示了行文的结构顺序。3)‘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箭头的指路牌。”用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说明水上行船与在陆地上走路是不一样的,它没有具体明确的指示,自然地引出大自然的一种文字——星座门北极星)对行船的指导意义。

4)“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飞来说”“告诉人们”用了生动的拟人手法,不仅清楚地说明白嘴鸦的飞来与鹤的飞去是季节变化的预兆,也显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很有情趣。

“不用日历”,拟人中有比喻,新颖别致。5)“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

‘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这些语句很有意境,雁阵在人们的眼前越来越小直到消失,但它们使我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空,它们留下了令我们回味的声音,它们使我们告别了一个寒冷的季节,但它们更使我们盼望一个全新的温暖的春天。我们的视线、我们的心都被那雁阵牵引着。想像和拟人手法运用得很成功。

5、说明方法归纳。

重要的方法是打比方、分类别和举例子。另外,拟人的写作手法对增强说明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解说:

从整体把握到具体分析,符合一般的阅读思维流程。整体就是总的框架,基本的内容和主要的行文特点;具体就是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难点就在于一些关键语句的理解。

关键的语句指那些与说明的中心与加强说明的效果密切相关的语句。)自该思考三.《大自然的文字》一定给了你不少的启发吧,那么你还认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请写二五百字的片断,与同学们交流(有条件的可以上网交流)。

提示:可以根据课文中写到的一些领域,如星、云、鸟、石等,继续列举一些课文中来说到的现象;更可以写一些新的领域、新的现象。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拓展迁移)

发布信息。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化社会”,把高度信,息化作为向未来世纪进军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③所谓“信息”,就是对收信者(人、生物或机器)来说,是一种希望得到的、具有某种意义的表示形式。④这里所说的“某种意义”,指的是能为收信者所感觉和理解的东西(如信号或符号)。

⑤反之,收信者所无法感觉和理解的,就不叫信息。

鸟语,是鸟类所能感知和理解的,因此,可以说是鸟类的信公蝶舞,也是蝶类的一信息。⑦但对人类来说,由于它们都不能被理解,因而也就不认为它们是信息了。⑧又如,来自宇宙其他星体的电波,目前还没有收信机能接收它,即使有办法接收,收信者也无法理解,因此严格地说,它仍然不能作为人类的“信息”。

⑨对于人类来说,由于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一些昔日不认为是信息的东西,今天。

也可能成了信息。

例如,公元前在巴比伦和阿西利亚等地广泛使用的楔形文字,过去由于没有人能理解它,所以它对我们来说不是信息。(11)现在由于许多语言学家的努力,已经可以阅读和理解这种楔形文字了,于是它也就有了开始具备作为信息的条件。

12)如果将信息与人类接受信息的五官相对应,可以把信息分为听觉信息、视觉信息、味觉信息和触觉信息等。(13)对讲话和**之类属于听觉信息;图形、言语字、**、景物等属于视觉信息。(14)在这五类信息中,视觉信息占的比重最大。

15)这也就是图像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而异军突起的原因。

16)信息在人类(生物)的生存上,具有和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都是人类(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17)在人类社会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信息活动经历了5次革命,第1次是语言的获得,第2次是文字的创造,第3次是印刷术的发明,第4次是以莫尔斯电报(18年)为起点的电信技术的开拓,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和电信相结合为特点的第5次信息革命阶段。

现代社会里,信息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超过物质生产、加工和流通所产生的价值;整个社会已经出现了所谓的“信息**”状态。⒆因此“信息社会”这个名词也应运而生。

1)本文揭示说明对象本质的一句话是第.句。

2)第句中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

3)具体说明第⑤句内容的一项是本文依次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信息”?正确的答案是()

概念特征变迁功用b本质概念功用类别c.概念类别变迁功用d.特征概念类别功用。

5)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课后小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课文23自然之道语文S版 1

23 自然之道 导学案。课型班级。综合型。课时小组。第二课时。主备人姓名。2 能从关键句入手,了解事情的经过 结果,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3 丰富见闻,激发 大自然规律的兴趣。重点 了解自然之道。重 难点。难点 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时间预设导学1分,自学20分,互学10分,评学8分,整理1分。...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自然之道导学案

2 你是怎么理解自然之道的?2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 我们干了一件的蠢事。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蠢事?五 自我评价 谈谈收获 我 和同伴一开始很焦急,是因为。而后来又很后悔,是因为。这是我们不遵循造成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2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 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民族众多 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资料链接。中国地图 帕米尔高原 东海。一 检查预习。从诗的表...